看病總是人滿爲患,爲什麼不投資建設更多醫院?

hugh007


一個醫院的建立,尤其是高等級醫院的建立是需要長時間積澱的。

一個醫院,絕不是今天哪個市級、省級領導一拍腦袋,說我們要打造一個三甲醫院,過幾天就能建造起來的。可能一座五十層的住院大樓,一年就能建成。但是一個好的醫院,絕不是一兩年就能建成的。比如世界著名的、全美排名第一的梅奧診所,從建立到現在經過了150年的發展。

為什麼這樣說呢?

第一、醫生的成長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

剛剛醫學院畢業的醫生,即便考取了執業醫師執照,說實話,也不能叫做醫生。醫生在20-30歲時,主要從事的都是一些較為簡單的工作,並不能獨擋一面。一個醫生到了四十歲左右,經過了臨床十餘年的鍛鍊之後,才有可能帶領一個科室。

大醫生、醫學教授、學科帶頭人是非常稀缺和搶手的資源

我的一個師兄,博士後,四十五歲,副高職稱,原在廣州某三甲醫院上班。後來他福建的老家挖人,請他回去當主任,開出的條件是500萬安家費,年薪100萬。

這個成本多高啊。


第二、現在的醫院是綜合性的醫院,更要求多個科室協同合作,如果有一個科室不行,那麼都會成為短板

比如神經外科再強,麻醉科不行,很多先進的手術,比如全麻喚醒開顱手術就無法開展。

如果病理科不行,那麼血液科再強,那麼也沒有辦法。


因此,建一個普通的社區醫院,不難。但是要建立一個好醫院,真的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

問題來了,普通醫院建的再多,很多病人都不會去啊,直接就往大醫院奔


人體探索者


這個是現在一個比較熱門的民生問題,很難說有個很好的解決辦法。


首先說一下為什麼不投資建設更多醫院。因為醫院、醫保投入是無底洞。一家醫院每天只要開業即使什麼都不做,產生成本就得上十萬,上百萬。那麼問題來了,政府有多少支出給一家新醫院輸血直到他能收支平衡?


按照現在國內醫療資源和人群的配比程度,醫療行業收費可能是現在的5-8倍,現階段大部分人群能負擔的保險都無法提供有效的資金支持。按照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意見,政府財政應該保障公立醫院符合規劃的基本建設及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政策性虧損、承擔公共衛生任務和緊急救治、支邊、支農公共服務等六項,然而實際上各個地方的財政收入有較大差距,有些地方並不能保證提供足夠的費用。


另外還有個很重要的問題,看病總是人滿為患主要集中在大醫院,社區醫院卻是寥寥無幾的病人。社區裡坐診的是全科醫生,完全具備對常見病的判斷與識別能力,如果真遇上處理不了的,再轉上級醫院也不遲,所以推進分級診療比投資建設更多醫院更加可靠。


洛陽市首屆百佳名醫,洛陽市吉利區十佳醫生,中華醫學會洛陽市醫學分會委員,洛陽市心血管內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從事臨床內科工作20餘年,對內科常見病,多發病,有著豐富的經驗。


醫聯媒體


應該引入國外的醫院,取消醫保,國外的醫院用外國的藥品,派外國的專家醫生來中國,和中國醫院競爭。醫院人滿為患,說明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擔憂,投資建設更多醫院?怎麼不去消除健康隱患,尤其是食品。


社區醫院沒人去,說明社區醫院設置是錯誤的,應該關閉社區醫院,開著也是浪費人民的稅收,合併幾家小社區醫院不就成大醫院了嗎。中國為什麼這麼多有病人,第一是現階段老令化嚴垂,二是空氣汙染嚴重,重點是農村,三是良食十品,發往農村的食品有哪一種是放心食品,作假的遍地都是,自然是病人,越耒。這不是投資問題,一臺儀器投資幾十萬乃至上百萬,但收益多少?

比如我做CT,一做一、二百,大醫院成百上千的人去做,按500人,每天200元一做,一天醫院要回收十萬元,一個月三百萬。本錢就差不多收回來,怎麼說醫院負債經營。政府替百姓著想,就要打破壟斷,讓更多的不同性質的醫院參與競爭。使價格降不來,醫療水平升上去。這樣老百姓才看得起病,也放心看病。醫患關係自然和諧。社區醫院小病還行,而且每天值班醫生是好幾個人輪流的,你可能連續幾天去醫生都不一樣。就遇到過問題每個醫生的處理都不一樣,容易小病日託成大病或者加重病情。切有望上級醫院推自己覺得無能的自卑要面子的感覺。


春日盛宴


看病真的很難嗎?個人覺得所謂的看病難是去大醫院看病比較困難,如果僅僅是在基層看病,比如衛生院或者縣級醫院看病,我覺得看病還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但事實是,縣級醫院的水平或者設備硬件等都不是最好,所以才有了看病要去大醫院的思維觀點。當所有人都湧向大醫院,以試圖避免因為軟實力和硬件不行而導致的誤診或者延誤治療的時候。才出現了大醫院門庭若市,小醫院門可羅雀的現狀。

二、建設更多的醫院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現階段下,如果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能夠和大醫院一樣,能夠處理更多的疾病或者把病患處理的更好,我相信沒有人願意捨近求遠的跑到大醫院看病。所以,解決到大醫院看病的根本,是強基層,把基層醫療做好做強,那麼就不會出現看病都要去大醫院的情況了。所以,看看門可羅雀的小醫院,你就知道,我們需要的不是建設更多的醫院,而是讓每個醫院的醫生都能把病人看好,把病人留住,那麼大醫院就會減少門庭若市的情況了。

三、解決醫療資源不均衡才是良策

其實,解決醫療資源的不均衡,才是解決大醫院門庭若市的關鍵。而要處理好醫療資源的不均衡,就需要有政策的支持。當基層醫院和基層醫生有更多的收入,才會有更多的人才流向基層。只有解決大醫院的虹吸效益,讓更多的有能力、有技術、有想法的醫生和人才走進基層,才能解決看病都要去大醫院的思維模式。但,這樣的均衡,需要好的政策和市場的長期調整和經濟支撐。

四、看病都去找好的醫生是人之常情

看病,誰都想找到最好的醫生,這是人之常情。否則,為什麼所有人都願意去北京去上海呢?如果有天,我們所有人都是先去基層看病,而不去北上廣看病的時候,或許基層醫療才會真的強大起來。但這,或許只能是想法而已......


但願,所有人看病都不再難!作為一個世界性難題,期待我們的改革會做的更好!


心健康


這個問題,說出了很多人的就醫心理。但是,細一想,人滿為患的應該只是大醫院,每天的客流量上萬人,從掛號、看病、交費、檢查每一項都要排隊,看結果往往還得第二天再跑一趟醫院。而像一級、二級醫院和社區門診,患者並不多,有些小醫院甚至門可羅雀。

既然,大醫院人滿為患,為什麼不多建更多的醫院?

興建醫院,如果是公立醫院,與地方財政、選址等因素都有關係。還有更關鍵的因素——要有醫生啊。大傢伙看病都是奔著專家去的,醫生資源有限,建再多的醫院也於事無補。

我國的醫生是非常辛苦的行業,培養一名優秀的醫生是實屬不易。從醫學生走進大學開始,本科四年,碩士兩到三年,再到實習、當住院醫生,獨立看病,至少要近10年的時間才能獨當一面。尤其是兒科醫生,很多城市兒科醫生面臨嚴重缺口,兒科醫生的工作量是非兒科醫生的近2倍。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這樣的問題將更加嚴峻。

所以,比興建醫院更好的解決辦法,是讓醫生資源和優質的醫療資源合理分配,讓患者看小病就去社區醫院或二、三級醫院,遇到嚴重的疾病再去三級醫院,將二三級醫院的轉診制度日益完善,這樣才是解決大醫院人滿為患的根本。



遼瀋名醫


人滿為患是大醫院,還有很多基層醫院社區醫院很冷清,這是資源沒有被合理利用。因為在很多人的觀念裡,總覺得大醫院水平高,設備好,總覺得去大醫院看病才有保障。其實有很多常見病、慢性病象感冒發燒、高血壓等就可以在社區醫院解決,根本不需要去佔用大醫院的資源,我估計起碼有一半的人是不用去大醫院看病的。


歐美等發達國家一般都採用分級診療的模式,即病人先由社區醫院診斷,社區醫院認為要到專科醫院的才會同意患者去專科醫院就診。現在我國也準備推行分級診療模式及家庭醫生,患者可就近在社區先由家庭醫生診斷,經社區醫院判定需要到上一級醫院看病的,才能到大醫院去看病。這樣,一些普通的感冒發燒,頭疼腦熱,以及一些常見的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的日常檢查護理和開藥,就可以在社區醫院完成,這樣就可以減少大醫院的資源佔用,減少大醫院醫生的工作量,使大醫院能真正為一些急重和住院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大家都知道現在大醫院人滿為患,很多醫生每天接待幾十甚至上百的患者,每個病人看病的時間都非常短,有時5分鐘不到就打發了一個病人,這樣看病的質量其實是不高的,誤診漏診的風險也就加大,也容易導致醫患關係緊張。但沒辦法,這麼多人排隊,而且有些可能是外地、外省來的,看個病不容易啊!而歐美港臺的醫生,由於合理分散了患者,所以有比較充裕的時間為患者看病(當然他們服務患者的理念也很重要)。每個患者就診的時間一般超過30分鐘,醫生會很詳細地瞭解和記錄你的病史、感覺、藥物過敏史,為你詳細分析病情,介紹治療方案和注意事項,這樣的服務才是真正對病人負責,也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中國未來的醫療改革也是要向這樣的方向發展的。


梅西大佬


每個區,縣,鄉鎮公立醫院應設免費醫療,取消民營私立等騙子醫院,讓大眾看得起病,三甲醫院就按當前的狀況該收費的收費,該有報消比例的報消,這樣三甲等大醫院也不會人落為患,人們的小病小災就不會往大醫院去擠佔大病資源。


秀雅玲瓏


醫院還不夠多嗎?基本每一個村都有診所,每一個鎮都有中心醫院。縣級鎮級的醫院人流稀少,但又不能沒有,全靠國家補貼,難做啊,小小感冒都喜歡跑去大醫院掛號,浪費醫療資源,花錢多了,還要上網噴,說看病真貴,挺無語的。


風舞50


看病人滿為患,覺得應該投資增加醫院,才能緩解這種看病人滿為患的現象。這是直觀的想法,其實根本行不通。

這種看似病人多醫院少,或者病人為何越來越多的問題,以往都有討論,原因眾說雲紛。在眾多的原因中,肯定有一個原因是主要矛盾,這就是:絕大部分慢性病目前在醫院無法治癒。

醫院無法治癒慢性病和醫院人滿為患的關係是這樣的:有慢性病之後,來醫院治療,治療不是治好,只是緩解一下(治不好只能緩解),然後病人回家,過了一段時間,病症出現了又得來醫院,再來治療,仍然是緩解一下。這個病人總是循環地來,永遠地來,這個病人沒治好,下一個相同的病人又來了。就這樣,原先的病人沒好,新的病人又出現了,所以,病人只增加不減少。


橋牌宣傳競賽部部長


作為人口第一大國,看病治病的問題會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和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出現更多矛盾。人們尋求醫生幫助的意願增加期待更好的疾病治療效果渴望得到更加優質的治療服務。這些矛盾會促使我國醫療服務向前發展,我期待未來醫療有更多的解決方案。


目前優質醫療資源是比較集中的,導致北上廣的大醫院一床難求。每個省級,地級城市的三甲醫院同樣人滿為患,門診每天都可以看到長長的排隊。這樣的就醫體驗一定糟糕的。只靠加大投資建設更多醫院不是最好的辦法怎麼辦?

我覺得我國一定會走出一條不同於歐美髮達國家的路來

。這條路就是智慧醫療。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各種AI黑科技的出現,我隱約看到了和諧醫患關係的未來。

智慧影像中心:期待有一天出現一個國家主導或者大公司主導的智慧影像中心,所有非急診影像檢查都可以預約時間,準時快速檢查,不用等待。檢查後AI閱片機器人可以高速診斷,瞬間自動把檢查結果發送給病人和看診醫生。急診病人都有綠色通道快速安排檢查,檢查結果可以第一時間給主治醫生。對於複雜的檢查結果都有一個強大的大咖級別的醫生團把關。


智慧檢驗中心:一個強大的大數據庫會保存患者每一次檢查的結果,每個人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身份證識別,所有的檢查結果會被存儲,同時對每年的檢查數據進行系統分析。最後可以得出患者身體變化的大數據趨勢圖。醫院只要做一些專門檢查,其他數據可以從大數據中心下載。

智慧病歷系統我覺得病歷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病歷的記載會比現在簡單很多,醫生將從現在的病歷書寫中解放出來。病歷將記載一個人從生到死的每個一次治療過程,主治醫生,治療團隊的治療過程。下一次治療如果需要前一次主治醫生的幫助,可以非常輕鬆找到主治醫生。

智慧手術系統:手術的確存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但是很多常規手術還是有規範化治療,手術系統將會監督和提示手術醫生關注手術的重要節點,避免一些意外的發生。手術系統將會記載每個醫生的醫療行為,促進每個醫生更加規範的行醫。同時會避免開錯刀,遺留物件在體內等等低級錯誤。



隨著醫療大數據的爆炸發展,臨床醫生完全不需要為晉級論文發愁。大數據可以提供最新鮮的科技統計,技術更新,大數據會指導醫生提高。未來醫生只需要面對病人,提供你最優質的服務。

我期待智慧醫院的出現,你內心想要怎樣的醫院和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