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吸收應用信息的方法&&高效思考輸出的方法,看完受益匪淺

讓我們來聊聊信息素養中最重要的能力:信息的吸收和應用。通過提高搜索能力我們可以更快更精準的把信息找到,但是找到信息之後最根本的目的還是[為我所用」。信息的整理之後,我會從信息如何快速吸收入手,讓知識和信息真正內化成我們的思維力量。然後再討論如何藉助思維模型,幫我們實現信息的有效輸出和應用。

一、高效吸收應用信息的方法

高效吸收應用信息的方法&&高效思考輸出的方法,看完受益匪淺

信息整理課程中,我們學習瞭如何面對海量信息通過“刪一轉一存”的步驟方式取其精華進行儲存。但是,光把信息存在筆記本里並沒有用,還需要我們進行進一步的吸收和內化,並且能在實踐中不斷昇華,最後總結成自己的經驗財富。

很多人覺得學習是一件很枯燥很艱難的事情,但是其實只要你投入進去,搜以致用,學以致用,用我們習得的知識切實地改變生活,就能夠做到快速迭代、終身學習。

在這裡我給大家介紹的信息吸收的方法也是結合現實場景,既帶思維又到操作,給大家整理一個切實可行的高效信息吸收方法。

1.看書邊看邊吸收,看完就扔掉

扔掉書本,這個對於很多愛書的人來說可能覺得匪夷所思。但是你首先要明白我們買書的目的:買書是為了閱讀、吸收、應用,而不是為了裝點書架,佔據空間。

對於看過的書,我的建議是在邊看的時候,就邊寫讀書筆記,或者用思維導圖進行內容整理,如果遇到精彩的不可錯過的章節,還可以用全能掃描王把內容拍下來,整合進印象筆記,這樣在讀的過程中,就實現了對書本的消化吸收和整理。

所以,在讀書的過程中就對書本實現徹底的吸收和記錄,並且電子化存儲精華,看過的就扔掉。我的做法是會把看過的書裝進紙箱子裡,放進車庫或者儲存間,床底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總之,不會讓書堆積在我的書桌上,佔據空間。

這樣做就大大提高了我的閱讀速度和質量,而對看過的書也能夠立馬做到把精華存儲到筆記本里,要調用的時候,能夠隨用隨取。

如果你喜歡閱讀電子文檔,比如pdf的書籍,可以通過我們的資源搜索,搜到很多優質的書籍。邊讀的時候邊用帶有添加註釋功能的軟件來寫書評和備註,比如Adobe Acrobat,或者福昕閱讀器也可以添加筆記。這些輕質量的筆記,就是我們的思考沉澱和知識財富。

而整個閱讀過程中就可以用到思維導圖和印象筆記,實現書籍資料的數字化和模塊化。

2.看新聞、消息類文章只看數字

為了確保我獲取的信息的準確,我現在會訂閱一些官方公眾號的平臺,比如人民日報、經濟觀察報這種有背書的渠道來源。但是看這些新聞的時候,我會重點關注的是數字來源。

有時候也會通過官方網站的瀏覽來獲取我想要的信息,上到宏觀政策調控,下到行業產品動態,我都會定期蒐集動態。那麼在蒐集這些信息中,我也是重點觀察的是數據來源。而這些關鍵的有價值的信息,我也會整理進自己的筆記本資料庫裡,便於二次搜索。

3.用印象筆同步記錄短期內容

前面我們講到的信息都是需要長期保存的,以後需要時再取出。長期保存信息要先做好索引,這樣需要時才能立刻取出。但是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遇到一些短期內非常重要,但是長期可能沒有價值的東西,比如一個匯款的銀行賬號,如果在抄錄的過程中有錯誤就不好了。

這個時候通過複製粘貼的方式,直接在印象筆記中通過各個設備同步記錄,是非常好的選擇。不太推薦微信,因為微信的信息是不斷堆積的,很容易覆蓋掉。我還是推薦一個工具使用到極致,持續使用印象筆記,在正在處理的文件信息中保留這麼一個存放暫時信息的地方,可以大大減少我們的信息管理吸收負擔。

4.用1.5倍的速度看視頻和課程

我們現在可以在各個渠道購買越來越多的課程,進行充電。我平時也會搜索一些我的領域之外的課程來學習,但是都會採用1.5倍的速度來聽。我認為這樣做有兩個好處:既可以縮短時間,也能提高短時間內信息的接收和理解能力、增強頭腦的靈活度。並且用一半時間看完同樣的內容,信息濃度也會隨之翻倍。

5.會議的時候,隨手記錄會議要點,會後郵件群發給與會者團隊開會的時候,會留下許多精彩的點子或者啟發性的結論,但是往往卻會因為沒有實時地實現很好的信息共享而浪費掉。

我推薦在開會過程攜帶電腦,不要用紙質筆記本,在會議過程中就製作會議記錄,等會議結束,會議記錄也製作完成,可以用郵件發給全體參會者了。也就是說,不是在會議後整理會議記錄,而是在開會的時候,就製作會議記錄。這樣在會議過程中聽到的點子,討論出的靈感,遺留的問題,能夠乃時的追蹤整理,大大提高信自流通的放密

6.用金字塔原理寫郵件和日記

金字塔原理原本是麥肯錫公司採用的一種文章書寫法,它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條理清晰”。

金字塔原理可以總結為三句話:

1)文章結構中任一層次的思想都必須是下一層次思想的總結與概括。

2)同一層次各組之間的思想必須做到完全窮盡,相互排斥。

3)同一組內的思想必須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排序。

這種方法在開頭就直接提出結論,接著列舉多個論據來支持結論,因此文章結構是金字塔的形狀。用這種方法做會議記錄、寫郵件、寫讀書筆記和日記,是非常有利於提高信息吸收效率的方法。它幫助我們的避免長篇大論,突出要點,快速記憶。

簡單就是結論先行,要點支持,每一行要點總結不超過20個字。推薦購買《金字塔原理》,來深入學習這種寫作和思維方式,絕對打開你的新世界。

二、高效思考輸出的方法

在介紹完了信息吸收應用的方法之後,下面介紹一些關於提高思考力的方法。

1.囫圇吞棗:不懂的先裝進來

思考是一個很玄妙的事情,很多人看似在思考,實際上大腦卻絲毫沒有開動。如何才能開動大腦呢?第一法寶就是:先囫圇吞棗,在“不懂”的狀態下先將信息裝入大腦,再等其慢慢成熟。

我們在學習新東西的時候,都有一個逐步深入理解的過程,對於絕大多數信息不太可能做到一上手就懂。這個時候我們就要信任我們的大腦,先將不懂的信息裝入大腦,暫且擱置下來。這樣,大腦就會在無意識中開始重組信息,以後碰到能夠激發這個知識點的場景,能夠立馬進行聯想,指不定片刻之間就頓悟了。

人的認知有四種境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而90%的人基本上很多時候都處於“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的階段,通過這種方法其實就是擴大“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那部分知識的量,從而逐漸變成“知道自己知道”的知識。

2.瞭解自己的思維活躍生物鐘,找到高效思考節奏每個人的思維都是有生物鐘的,就好像我們的身體一樣。但是每個人的特點又不一樣,比如有些人是夜貓子,深夜的時候最精神,思考效率最高。有些人則是早上剛睡醒的時候思維最敏捷。為了提高自己的思考效率,我建議把思維最活躍的時間用來做需要深度思考的事情。這個時候,需要你對自己的思考力進行深度追蹤,要對自己的特點有所瞭解。

比如,我自己會在睡前進行輸入,積累了一天,一團麻絮一樣的信息,會在睡前進行整體輸入,在睡眠的時候讓大腦工作。等睡醒之後第二天,大腦就會清醒很多,然後上午的時候效率最高。

3.在輸出信息時,集中精力做一件事

關於時間利用效率,我們有一個二八原則,即我們80%的價值是在20%的時間裡創造的。在一天的工作當中,如果工作10個小時,可能只有2個小時的時間在集中精力創造價值,但是其實我們用好這兩個小時也就夠了。

如果你從事的是腦力思考的工作,或者有一定創意的工作,你需要的就是竭盡全力抓住這2個小時的時間,集中思維的力量和彈藥火力。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高度集中,找到不被打擾的時間,清除周圍一切可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不要把思考和價值創造做成疲勞的體力勞動,把握好這20%的資源就夠了。

而我之所以可以做到在各種身份中不斷切換,其實就是抓住了我每個身份場景下的20%的精華。

到了拼體力的低效率疲憊狀態,我寧願選擇停下來,把這時間花在別處。

4.整合思考模型,建立思考方式

思考並非從零開始,憑空產生,即使是天賦異稟的天才,也是需要教育和引導的。學校學習除了或者學歷和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思考方法,而進入職場社會後,我們的思維成長仍舊不應該停止。

通過思維模型的方式,對我們思考進行引導和教育,是最高效的方式。

那麼,什麼是思維模型?比如,麥肯錫著名的“空雨傘”筆記法,也是非常有名的思考方法,就是可以拿來直接實踐的方法。

高效吸收應用信息的方法&&高效思考輸出的方法,看完受益匪淺

空,位於筆記主體的左邊,它的直接意思是抬頭看看天空,引申意思則是觀察環境情況,獲取外界信息。

雨則指,看看天空是否要下雨了,做這一步的目的是對觀察到的環境和情況作出預測和判斷。

而傘的意思是,如果要下雨了,那麼出門要拿傘,這其實是針對之前的判斷採取的行動。

整個過程結合起來就是,抬頭看天,發現烏雲密佈,天色灰暗,於是我們判斷是要下雨了,那麼接下來就是要出門帶傘了。用於學習和生活就是,我們在日常的學習和工作中,不僅要著眼於眼前的實際情況,而且有長遠目光,根據眼前情況推測可能會出現的狀況,促使我們最終採取行動。

5.塑造儀式感:輔助思考

塑造儀式感的價值是,讓自己的工作和學習變得嚴肅而有意義,從而能夠幫助深入思考。我塑造儀式感的方式就是通過場景定義實現,讓自己快速地進入一個學習的狀態。

具體方法就是,找到特定的學習場所。並且訓練自己,一旦進入這些場所,或者進行這些儀式的時候,就切換進入了高效的學習或者工作的狀態。比如說,我進行深入閱讀、思考和寫作這項工作的最佳場所是咖啡館,但我不可能隨時隨地都能夠在辦公室、在家裡、在交通工具上找到這個環境。那麼我會使用潮汐APP,選中其中咖啡廳的白噪音,迅速在任何其他場景下切換到高效深度學習狀態。不過隨著功力越來越強,中後期基本不需要任何工具輔助,也能迅速切換狀態,專注而投入。

高效吸收應用信息的方法&&高效思考輸出的方法,看完受益匪淺

高效吸收應用信息的方法&&高效思考輸出的方法,看完受益匪淺

高效吸收應用信息的方法&&高效思考輸出的方法,看完受益匪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