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陷入誤區!有時上級領導的處置並不是因爲你犯了錯

在歷史的長河中,人和人的關係是最微妙的,人們都對外宣稱講道理,可到了最後便成了不講道理;都說和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可到了最後,不過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歷史上的一個又一個流血的例子告訴我們,這個世界講的不是道理,講的是“喜怒”,講的是“利弊”。

千萬別陷入誤區!有時上級領導的處置並不是因為你犯了錯

《左轉》上有這麼個故事,說的是春秋時候,晉獻公立兒子申生為太子,可他的一個妃子卻想說服晉獻公廢除申生立自己的兒子奚齊為國君,後來母子倆設計殺死了申生,奚齊繼位為國君。有個叫裡克的大夫是申生以前的部下,為了報仇便殺死了奚齊以及後來繼位的桌子。國不可一日無君,晉國的大臣們便迎回了申生的哥哥也就是後來的晉惠公。晉惠公為了更好的統治,下令要殺了裡克,罪名是弒君罪。裡克聽後便大笑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要不是我怎麼輪的上你來繼位!”

千萬別陷入誤區!有時上級領導的處置並不是因為你犯了錯

這個故事的重點並不是奚齊和其母親設計殺申生,也不是裡克的弒君,重要的是裡克的最後一句“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古代歷史上不僅《左傳》裡有這樣的故事,在《戰國策》和《資政通鑑》中均有範例。這說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並不是一個時代的專利,他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是古人們在經歷過流血,經歷過壓迫中得出的道理。就換言而說,在步入工作後你就會發現,做事不能做太滿。故事中的裡克就是如此,如果裡克只知“自掃門前雪”,沒有殺主之恨,也不會引火燒身,自取滅亡。怪就怪在裡克做事太滿,沒有把握好度,眼睛裡只有喪主之痛,卻忘了自保和人人皆知的功成身退。

千萬別陷入誤區!有時上級領導的處置並不是因為你犯了錯

也有人說,晉惠公太不講人情,不講恩,其實是錯的,如果他不是一國之君,他可以報恩,可他後來的位置是國君,處理裡克是必須也是必然的;一是因為其有弒君的罪名不殺不好向群臣和奚齊以前的勢力交代;二是因為惠公怕日後裡克拿“要不是自己幫你殺了前面兩個君主,你怎麼有機會上位”來要挾自己,落人把柄,所以必須處死裡克。

千萬別陷入誤區!有時上級領導的處置並不是因為你犯了錯

說到這裡,大家也許就會明白了,以前電視劇中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還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都是君王為了達到更好的統治所設置的一種手段和思維定勢,在他們看來,你只要妨礙了統治,便會淪為“殺雞儆猴”這種政治把戲的犧牲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