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有多想不開還要生三胎?

你是有多想不開還要生三胎?

二胎開放沒多久,各地開始放風造勢說三胎政策馬上就要開放了,作為80後生人,一下子想到30多年前的計劃生育。

以下案例都是真實的。

  • 一個遠房表姑嫁給了有六個姐姐家裡N代單傳的表姐夫,連生了兩個女兒後被勒令不得再生。但是夫妻倆要男孩的心願非常強烈,於是現實版的《超生游擊隊》上演了,兩人輾轉各地懷孕生娃,在懷三胎7個月的時候,計劃生育主管部門揚言兩人要是再不回來就把公公婆婆和六個姐姐家裡的房子都拆掉,於是夫妻倆不得不回來,表姑7個月的身孕被強行引產,由於受刺激過度引發了精神疾病,至今仍未痊癒。
  • 閨蜜的父親出身農村,當兵轉業後在城裡安家落戶,如果生二胎會被開除職務回鄉務農,於是閨蜜爸媽只得放棄二胎想法。但閨蜜爺爺奶奶還有姑姑叔叔覺得閨蜜爸爸沒有兒子養老送終太可憐,於是攛掇著要把閨蜜叔叔的二兒子過繼給閨蜜家,一來閨蜜爸爸有了兒子,二來這個兒子可以在城裡享受最好的教育資源。好在當時的閨蜜頭腦清醒,揚言“不想讓堂弟將來和自己分財產”,估計是TVB看多了,愣是把這事攪黃了。現在閨蜜在北京安家落戶,把爸媽接到北京200平的房子中養老,而叔叔至今還在攢錢準備給兩個兒子娶媳婦。
  • 高中同學的爸爸中年髮際,靠藥廠賺了大錢,覺得必須要有兒子繼承家業,於是同學媽媽38歲生二胎,可惜是女兒,同學爸爸在產房看了一眼,說不用取名字了,就叫高老二吧,一屋子人尷尬異常。二胎出生沒多久,同學爸爸非要生三胎,告知同學媽媽如果不生就找別人生,同學媽媽到處求醫問藥終於懷上三胎,40歲高齡生了個兒子,從此在家裡地位穩固,逐漸掌握了經濟大權,兩個孩子僱了兩個保姆+兩個專業育兒嫂,享受了阿哥格格的待遇。同學自己恨媽媽不爭氣,覺得媽媽以命相搏生二胎三胎不值得,可以直接離婚,至少可以分走爸爸一半的財產,但媽媽認為保住家庭是第一位的。
  • 一個同事先生是北大的,生完女兒後和先生參加北大校友會,剛好另外一個北大校友的太太也剛剛生了女兒,於是同事和這位太太想談甚歡,兩人的先生卻坐在一起垂頭喪氣,覺得太太沒生兒子太遺憾了,同事當場發飆,說虧你們是北大的,頂著高等學府的光環骨子裡就是農民思維,說得倆人啞口無言。

中國男權社會有著幾千年的歷史,重生育重男孩的思維無法輕易扭轉,雖然現代社會男孩並不能起到真正的保障作用,在娶妻時買房子反而是一筆極大的開銷,但觀念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

二胎政策開房後,被壓抑了幾十年的生育需求被釋放了,據我觀察想要男孩的還是佔了相當大的比重,只是大家沒有明說。

在當今社會生活的重壓下,如果想把一個孩子養好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擇校,課外班,夏令營,出國旅遊都是不小的開銷,而且周邊的孩子都是這麼過的,這已經是標配了,所以在上海年收入50萬的家庭如果還在還房貸,養育一個孩子其實並不寬裕,而達到年收入50萬的家庭數量並不是特別多。

當然,無論哪個地方都有一小撮富人,太太可以不工作,家裡保姆司機都有,那麼這樣的家庭可以選擇三胎四胎,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二胎三胎都是奢侈品,而且一旦生出來就不能退貨不能棄養,接下來的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要牢牢綁定,時間,金錢,精力的付出是不可想象的。對於夫妻關係來講,說句難聽的,就算另一半吸毒賭博有外遇,配偶都只能忍著,不要想著分開,因為經濟和孩子,兩人被徹底套牢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家庭的穩定性,這也是政府部門希望看到的,至於個人的幸福指數和壓抑程度,請自行腦補。

生育是國家人口勞動力需求,但歸根結底還是個人選擇,政府只能鼓勵和引導,但光有口號是不現實的,在住房、醫療、教育的三座大山重壓下,每個人都活得不輕鬆,很多年輕人連戀愛都談不起,婚都結不起,更何況是生孩子呢,而且還是生多個孩子。


古語云: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養育孩子首先要考量自己是否有能力盡到基本的責任,否則即對孩子不負責任,也會給國家和社會造成負擔。在社會大環境保障有限短期內得不到改善的情況下,自己需要客觀評估自身的能力,別說養育孩子,即使是養貓養狗也要對生命負責,所以沒做好準備就不要輕易生育。如果自身能力有限,那就把優勢資源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讓這個孩子在成人之前享受到足夠的愛和物質,好過把本就不寬裕的資源捉襟見肘地分給兩個甚至多個孩子。

有人說我就是喜歡孩子,就是希望有很多孩子,那我還喜歡愛馬仕呢,買得起養得起算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