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最歧視中國的,其實往往是中國人?

最近,

豆瓣上有一篇文章很火,

題目是《三個沒有聯繫的故事》。

作者來在海外定居的華人。

他在文中表示:

在海外,最歧視中國人的還是中國人。

讓我們來看看,他怎麼說:

和幾個剛到墨爾本的豆友聊天,他們說,我覺得在海外最討厭華人的其實是華人。

所謂歧視,其實最歧視中國人的還是中國人。

有錢的歧視沒錢的,成績好的歧視成績差的,英語好的歧視英語不好的。

來的久的歧視剛來的,甚至交了白人男女朋友的還要自我感覺良好。

你覺得是嗎? 你是不是也討厭國內過來的人?

這個問題可能在每個華人的腦海中都閃過,但是作者直面了這個問題..

他表示不止是中國人,發展中國家出來的,都有這個現象。

“其實從來沒人問我這麼嚴肅一個問題,但我其實自己想過這個問題。

我也有自己的答案。

許久以前我和印度同事聊天的時候,發現貧窮國家出來的人,像是中國印度,尤其是老一輩。

都特別討厭海外的本國人。”

在海外,最歧視中國的,其實往往是中國人?

至於原因,他表示主要是來自缺乏安全感。

你跑到別的國家住,覺得挺好,個人資源多了很多(不是說錢,比如空氣,寬闊不堵車的路,之類之類的),你之前的國家可能搞過什麼文化什麼革命的。實在非常恐怖,嚇的不敢多呆。

於是乎好不容易在新國家住下來,你發現自己還是和這個國家的人不同。

無論你怎麼嘗試融入這個國家,你都遇到兩個問題。

第一是,你還是和外國人不同。

第二就是,沒人給你融入外國社會發個小紅花,沒有考試,沒有人評分,你永遠也不知道你到底有沒有融入這個社會。住1年你不知道,住20年你還是不知道。

所以你缺乏歸屬感和安全感,然後你看到你喜歡的資源越來越稀少,原來只有10來個人的市場現在忽然湧入了100個人。

原來根本沒幾輛車的地方現在堵10分鐘。

你開始討厭那些分享你資源的人,然後你定睛一看,我操,還都是中國人。於是你害怕...

第一是,你害怕這些人讓你反感的同時,也讓外國人反感。

第二是,你沒辦法向所有外國人證明,你自己和其它中國人不同。

於是本來就缺乏歸屬感和安全感,生怕其它同胞激怒了本地人連帶害了自己。

所以你煩同胞,你煩別的貧窮國家的人。你討厭你剛剛到手的寶貴資源就這麼被別人分了一部分。

然後他表示消滅這種不安全感的方法就是:

“我入籍後,很堅定的告訴自己和家人,以及將來能聽懂我說什麼的,在這裡出生的女兒:

我們和所有其它這裡的人一樣

就這樣·····”

在海外,最歧視中國的,其實往往是中國人?

而原因就是:

“你不要消滅所有人來讓你自己感到安全,你要消滅自卑和沒有歸屬感而已,這其實不難。

只是你不要想去找到任何人的認可。

沒有人會說你做的事情好像澳洲人啊,也沒人說你長的好像澳洲人甚至也不會說你英語口音像澳洲人。中國人不會這麼說你,白人也不會。但你其實並不需要任何人的認可,只需要自己相信自己就好了。”

文章一發出,

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

褒貶不一。

有一些網友表示贊同:

“超級贊同!入籍的時候不是都要宣誓的嘛。入了外國籍還經常在網上表露自己愛中國之心的人,我覺得都是XXXX”

“文化自信太重要了!”

“我贊成這樣的觀點。我不需要認何人來認可我,我就做我自己。更不需要誰來評論自己,我知道我是誰,做好自己,過好每一天!”

而有一些人,對於這種現象,提出了不同的觀點。

“錯,原因是很多國內的人無禮,無教養,亂開車搶道,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自以為是,自私自利,帶來不少陋習。”

“根本不是歧視,老華人國內大多沒錢沒背景來這邊通過打拼穩定下來,越新來的國內越有錢有背景,來這邊也只是享受生活炫富,就算工作也只會找那種投機類的工作,只能說一代不如一代,人家看不起都是有理由的”

甚至有一些人覺得作者三觀不正:

“‘發現貧窮國家出來的人,像是中國印度’ ‘ 你之前的國家可能搞過什麼文化什麼革命的。實在非常恐怖,嚇的不敢多呆。’ ‘我們和所有其它這裡的人一樣,我們是Australian。’ 我實在不明白這篇文章想表達的是什麼??這篇作者心態大概是扭曲的”

“挑撥吧,為了點擊率,挑撥我們自己人吧”

對於這個問題,

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