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行業將加速洗牌

晨報記者 鄔思蓓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近日表示,在造車新勢力企業中,沒有企業今年可以交付1萬輛。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則表示可以交付1萬輛,並押下賭注。業內人士認為,新能源汽車處在智能化變革期,造車新勢力因此受到資本青睞,但量產是面臨的第一道難關。在合資企業、本土車企以及進口車的夾擊下,留給造車新勢力時間窗口大大縮短,未來能夠存活的可能只有3-4家。

規模交付難度大

今年下半年,較早一批進入造車領域的新勢力到了交付時間節點,蔚來、威馬、小鵬、奇點等均在加緊開展相關工作。

今年5月31日,蔚來汽車向內部員工交付了10輛ES8,6月28日,開始向普通用戶交付。今年1月,小鵬汽車發佈首發量產上市車型小鵬G3,並實驗性地交付了39輛新車。在新造車勢力中蔚來汽車第一家對大眾交付產品。規模交付比產品發佈難度要大好幾倍,蔚來和小鵬等都在努力向這個目標邁進。但資金和難度比之前設想的要難得多。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些創業者仍處在求生階段。要在市場立足,需要像互聯網企業一樣,“燒錢”賺流量博眼球,補貼消費者讓銷量數據更好看。

發展策略存差異

這些新興品牌均從純電動SUV車型入手,但車型設計、智能化程度以及續航里程各不相同。奇點汽車CEO瀋海寅對記者表示,技術和品牌力的比拼更為關鍵。

打造產品競爭力方面,造車新勢力採取不同的策略。雲度、威馬等企業選擇自建生產基地,小鵬、蔚來等選擇代工模式。業內人士認為,這些企業應加強與傳統汽車企業的合作,既可以化解資金難題,又能依靠傳統汽車企業的技術、產能,短期推出合格的產品。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認為,智能網聯並非稀缺產品。魏建軍表示,從資金角度看,自動駕駛和智能互聯都推高了成本。新勢力造車須要有極大的量才能支撐成本。

“對於這些企業而言,年銷量達到5萬-10萬輛才可能實現盈利。”汽車行業諮詢公司J.D.Pow er副總裁梅松林稱,這些造車新勢力如何實現自我輸血將成為勝出的關鍵。

行業洗牌將加速

小鵬汽車近日宣佈40億元的B+輪融資完成簽約,這是造車新勢力今年以來最大的單輪融資。從目前情況看,蔚來、小鵬、威馬和奇點融資已超過100億元。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國內共有71家整車集團,新能源汽車企業455家(狹義造車新勢力企業49家)。新能源汽車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將放開——在合資企業、本土車企以及進口車的圍追堵截下,留給造車新勢力時間窗口大大縮短。上汽集團原CFO谷峰認為,未來能夠存活的造車新勢力可能只有3-4家。

分析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車行業處在電動化、智能化變革期,造車新勢力受到資本青睞,但企業遠未到走量階段。隨著行業競爭加劇,洗牌將加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