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令人費解的避禍故事:兒子戰死母親竟喜極而泣

舊時代世道艱難、官場險惡,社會動亂,政權更迭頻繁,官場人人自危。今天的榮華富貴往往孕育著明天的種種危機。所以歷史上一些有遠見的人並不趨炎附勢,求官求榮,相反儘量遠離權勢,以求避禍全身。

親屬會避禍

古人令人費解的避禍故事:兒子戰死母親竟喜極而泣

宋武帝

南朝宋代謝晦官至右衛將軍,權勢很大,也志滿意得。他從京城回老家接家眷,一路上前呼後擁,氣勢非凡。回到家中,他哥哥謝瞻見到如此氣勢,驚惶失措,說:“你的名聲還不很高,眾人就如此巴結吹捧你,這哪是家門的福份呢!”從此他哥哥就在兄弟兩家院中砌了一堵高高的圍牆,表示遠離權勢親人。謝晦當然不會聽信老哥規勸,繼續為擁立新君賣力。官位又升了。他哥聞訊後又憂又怕,生了重病也不去治療,結果死了。果不其然,謝晦樂極生悲,不久被滅族。

宋孝武帝年間,顏竣為皇帝立了大功,被封為大將軍。他父親顏延之常對他說:“我平生不喜歡見到有權勢的人,卻不幸見到了你。”有一天早上,他見兒子家門口賓客滿門,顏竣卻高臥不起。顏延之大為光火,罵道:“你出身於糞土之中,卻升到了雲霄之上,不知珍惜,還竟然如此驕橫,目中無人,這樣下去能長久嗎?”老人的話果然應驗,不久,嚴竣就被孝武帝殺了。

隋唐有三個有遠見的母親。高頰被封為左僕射,他母親告誡說:“你富貴已經到了極點,下一步是隻等砍頭了!”高頰相信母親講得對,經常提防災禍的發生。不久被削職為民,他毫不怨恨,相反認為削得好,能夠全身。唐代潘孟陽任侍郎時還不到40歲,他母親不是高興而是擔憂,說:“憑你的才能不大,這樣年輕就當了侍郎,這實在叫我擔心。”還有一個叫嚴武的,戰死後他母親哭道:“從今後我知道我再也不會淪落為官家的奴婢了。”

官員避禍

唐代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伺機叛亂自立。他廣泛蒐羅人才。隱士權皋名播遠近,安祿山決計要他出山為自己賣力。權皋知道安祿山擁兵自重的野心,拒絕出山,但又擔心老母親的安危,於是只得帶上母親赴任。權皋上任後千方百計逃脫。一次,安祿山派他外出押解犯人,他想機會來了。走到半路,他假裝暴病身亡,讓人以為他真死了,買來棺材入殮。半夜他頂開棺材逃走了。隨從回報安祿山,母親悲痛欲絕,安祿山也信以為真,同意放他母親回鄉。權皋在路上接應,母子相伴回家隱居,終其天年。還有個隱士叫甄濟,安祿山也千方百計逼他出門,甄濟死活不從,但經不住安祿山威逼,還是從了。到任後他看出安祿山蓄意謀反,並且不聽群下規勸,他假裝有病吐血不止。安祿山派人抬回原居。安祿山反叛後,又派人逼他出山並對使者說如他不從就砍了他的頭。使者到後,甄濟仍假裝臥病於床,並設計當面吐血。使者回報,安只好作罷。

古人令人費解的避禍故事:兒子戰死母親竟喜極而泣

清代雍正朝,年羹堯任陝甘總督,軍功卓著,皇上都要怕他三分。在鎮守西安時廣求天下幕僚。有個叫蔣衡的應聘前往。年羹堯喜其才,對他說:“下科狀元就是你了。”年出口口氣如此之大讓蔣衡十分畏懼。他對同僚們說:“年羹堯德不勝威,當今萬歲英明神武,年大禍必至,我們不可久居此處。”同僚不以為然。年的權勢如日中天,多少人巴不得能投奔他門下呢!蔣衡不顧同僚勸阻執意稱病回家。年羹堯挽留不住,取1000兩黃金給他,蔣堅辭不受,最後在年的堅持下只收了100兩。蔣衡回家不久,年大將軍果然獲罪,牽連了不少人。年羹堯一向奢華,送人不到500兩不登記,蔣衡只要了100兩從而保了自己平安無事,因為年府被抄,在登記簿上沒有蔣衡大名,避免了一場災禍。他是鑽了制度上的空子。

古人令人費解的避禍故事:兒子戰死母親竟喜極而泣

一般人家曉得避禍,皇家親屬也懂。王莽有個女兒嫁給漢平帝為後,王莽廢漢篡位,帝后常稱病不朝。王莽對她又敬畏又憐愛,想讓她改嫁,她堅決不答應,說:“父親篡漢,災禍不久將要發生,到那時我有什麼臉面去見漢皇?”於是縱身跳入火中自焚。楊堅的女兒為周宣帝皇后。她知道父親有意篡位,非常氣憤,絕食而死。李升的女兒是吳國太子璉的妃子。李升篡位後殺了吳王,封她為永樂公主。她每次聽到別人叫她公主就流淚制止:“我是人臣之女,並非皇帝公主。篡位叛逆有什麼好下場?”終於投水而死。

當然,避禍是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舊時代的人生險惡,從而更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諧局面,也就激勵人們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去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而努力奮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