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有哪些反映了底層人生活的照片?

非常茴香豆


清末民初有哪些反映了底層人生活的照片?還真有不少,今天桃花石雜談給大家分享十幾張極其珍貴的清末民初老照片,這些老照片都是清末民初一些來到中國的外國人所拍攝的市景照片和普通平民的生活照。而這些照片,也使今天的我們能夠一窺100多年前一些珍貴的生活瞬間。


1905年,江蘇鎮江,一家學校裡的小孩在學跳舞

1880年,廣州一條商業街上的景象

1869年,一位清朝老婦人

1919年,北京一家京劇團的幾位演員

1920年,山西某地街頭3位仍然纏足的女孩

1869年,一個旗人和他的兒子

1908年,四川小哥運茶磚

1880年,幾個香港人一起吃飯

1902年,北京一家教會學校的幾個男孩在練雜技


1934年,北京一家戲校的小姑娘在練功,她們仍然是纏了足的

1869年,一個修腳郎中在給人修腳


桃花石雜談


清末民初正逢社會大變革,新舊交替。底層社會老百姓失去土地之後,進入城市,各顯神通。或者憑著祖傳手藝,或者出賣體力、或者做起小商小販。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這裡炒米引用一些舊照片,展示一下清末民初底層人的生活狀態,看看有沒有他們所從事的行業,而今仍然流行?

這就是傳說中的“剃頭挑子一頭熱”,之所以熱,是因為一頭擔著炭火爐子。來來來,客官莫跑,待我放下擔子,給你設計個非主流!放心,我們不辦會員卡!



有剃頭的自然有修腳的,這個修腳環境簡樸了點,那啥?包廂呢?小妹呢?



這個不認識了吧?鋦碗鋦盆的。以前吃飯的碗要是打破了,就有這樣的牛人能給你“縫”起來。在瓷器上打幾個小眼,用銅絲縫起來。不過現在應該早沒有市場了,手藝差不多也失傳了吧!


賣炭翁,這是個很古老的職業拉,到山裡打柴,然後燒成碳,再挑到大戶人家去賣炭。現在估計連賣煤球的都沒有了!



賣竹器的,家裡人把竹子從山裡砍回來,利用祖傳手藝編織成各種器具,再有男勞力扛出去叫賣,現在在旅遊景區或許還多少能碰到!



賣酒的,話說這種賣法,怕是生意不會太好。站著喝酒也就算了,怎麼也應該來盤茴香豆吧?



拉黃包車的,民國時的“的士”,好像很流行哈!這又不是”駱駝祥子”拉著“虎妞”?不過現在在很多景區,又出現了很多這類人力黃包車,不過體驗一次價格不菲哦!



有短途的黃包車,自然就有長途的拉大車,這個算是民國的“小巴士”?畢竟動力機制不太一樣了哈!




車站碼頭的腳力工人,全憑力氣吃飯,也是幫派叢生的地界,現在還有扛大包的嗎?



注意被圈到的那個人,手裡有一根叉子在戳著什麼?其實他背後還有一個簍子。那個叉子有個專業名稱叫“糞叉子”,簍子也有個專業名稱叫“糞簍子”。這人是個撿糞的。現在就算還有這個裝備和技術,怕是也撿不到糞了!



這張圖有點大,好吧,這孩子是練雜技賣藝的。話說都是真功夫,一般能成功的大師都是窮人家的孩子,有錢人捨不得這麼折騰孩子。


這是練攤的祖師爺啊!那個悠哉悠哉的勁!話說炒米在大四畢業前,也體驗過一把生活!情況貌似差不多!



前面好像都是老爺們乾的事,看看老孃們都在幹啥?原來是在紡紗織布啊!

百年前的人生世態,竟然還如此栩栩如生,彷彿昨日啊!但是心態已經完全不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