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後,其兄弟的名字都把「胤」字改成「允」字,爲什麼乾隆登基後,他的兄弟沒改「弘」字?

SeanLee31583863


避諱,是封建社會的一種禮儀制度,他有一個基本原則“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避皇諱只是其中的一種。

規避皇諱,在歷史上最為常見,歷朝歷代所始終的方法也不一樣,大致和分為以下集中,空字避諱,改字避諱,缺筆避諱。

空字避諱

空字避諱很簡單,就是將該避諱的字空著不寫出來,或者用方框代替,或者用某代替。

比如隋末起義軍將領王世充,在李世民登基後“世”字就需要避諱,所以在一些史書中王世充的世字就被去掉不寫,有時候很容易讓人將王世充和東漢哲學家王衝弄混。

改字避諱

比如東晉時期為了避諱司馬昭的“昭”字,在很多史書中將出塞的王昭君改為王明君,還就是題目中說的,四阿哥胤禛繼位後,其兄弟們被迫將名字中的胤字改成允。其實這種情況早在宋朝就出現了,趙匡胤繼位後,其兄弟名中的匡字就改為光,隨後其弟趙光義繼位,四弟不得已再次改名,從趙光美改為趙廷美。

十三阿哥胤祥雖然是雍正死黨,但是在雍正繼位後,名字也改為允祥,因為這是制度,允祥死後,名字又被改回胤祥,已經是開了天恩了,這也是清朝臣子不避諱的特例。

缺筆避諱

我們再回歸到問題中,乾隆皇帝名叫愛新覺羅.弘曆,實際上在弘曆登基的時候他的弟弟僅有一個,那就是弘晝,弘曕已經過繼給康熙十七子允禮去繼承果親王的爵位。

弘晝雖然還是叫弘晝,但是“弘”字還是做了避諱,在書寫時去掉了最後一筆。

最後還需要說明一點,避諱在封建社會是很嚴肅的事情,王公大臣如果在公文中忘記避諱會遭到彈劾,考生如果忘記避諱有可能會被取消考試資格。

不僅是皇家,在現實生活中取名字的時候也要避長者諱,比如小品中那種父子名為劉老四和劉老五的情況是很少出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