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把學術共同體排除在外的學術評價遲早會變成學術造假共同體

虹野:韓春雨“論文門”讓我們不得不正視“假評價體系”,否則學術共同體將變成學術造假共同體

昨日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刊發了《學校公佈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認為撤稿論文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但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的情況。一場耗時兩年多的“論文門”算是告一段落,但是其間發生的種種現象卻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學術評價體系。

虹野:把學術共同體排除在外的學術評價遲早會變成學術造假共同體

韓春雨“論文門”告訴我們,即便是世界頂尖的期刊,都沒有能力對論文學術水平的高低做出正確的判斷。一般情況下,期刊對論文的真假的判斷依賴於“學術共同體”,也就是說期刊本身是沒有判斷學術的能力的。而國內學術評價體系幾乎完全依賴於期刊的級別,長期忽視學術共同體的存在。這種間接的學術評價體系,使得即便是沒有任何學術基礎的“科研部門”的工作人員,都可以對專家學者們的研究成果進行等級劃分。

這次韓春雨的“論文門”是國外學術共同體首先發現問題,而後質疑的。而國內的學術共同體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還具有“學術評價權力”,處於失聲地步。國內學術共同體在學術評價失聲的現象,也使得假論文肆虐。

同時,韓春雨因為一篇頂級期刊的論文獲得了種種榮譽,隨著撤稿而反轉帶來了更多的戲劇性效果。這種只認期刊不看內容的評價體系,使得各級官員在韓春雨論文門中被耍的團團轉。

時隔兩年,官方才把論文門調查清楚,最後還加了一個無主觀造假情況。本來是一個學術問題,因為其中的利益糾葛,硬是被當做一個刑事案件來調查,也算是比較有意思的現象了。

雖然韓春雨無主觀造假的“論文門”結束了,但是隻要有這種“虛假的評價體系”存在,可能會有更多的“主觀”造假的論文產生。畢竟在當前的按照期刊、項目等級進行學術成果評價的體系中,只要發表在期刊上,國內的評價體系基本上就無法辨別真假了,而期刊又沒有能力辨別真假,結果自然不言而喻了。

在間接的、簡單的量化評價體系中,固然可以很容易的通過各種獎勵懲罰措施管理學術工作者,但是學術工作者更容易通過造假和買賣版面來欺騙那些不看內容的評價體系而牟取利益。究竟誰管誰,還是誰耍誰,還真的很難說清楚。

不過可以預料的是,如果學術評價體系繼續把學術共同體排除在外,學術共同體遲早會變成學術造假共同體。

虹野 中華教育改進社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