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別讓壞脾氣毀了你!

曾仕強儒道易行

傳播聖賢智慧,弘揚道統易學文化!踐行中國式管理!敬請關注儒道易行!

曾仕強:別讓壞脾氣毀了你!

|全文共2079字,深度閱讀需9分鐘,受益終生|

很多人常常有這樣的苦惱,說跟中國人打交道太累、太麻煩,一句話說不好就生氣,就發脾氣;有時真的是不知所措,無所適從。你問一個人,你為什麼生那麼大氣呢?他的回答是,不是我愛生氣,都是他惹我的!你看,都是別人惹得。你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那麼,中國人到底為什麼這麼愛生氣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有以下三個原因:

曾仕強:別讓壞脾氣毀了你!

· 中國人情緒起伏大

中國人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一樣都有情緒的起伏。情緒為什麼會起伏?因為外界的環境、人自己內在的感受隨時都在變化。但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情緒起伏都沒有中國人這麼大,換言之,中國人最愛生氣,只要感覺到不對就會發洩出來,很難忍耐。就是我們常說的,翻臉比翻書還快,一不高興,說翻臉就翻臉。所以,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都沒有中國人這麼重視修身養性。

· 中國人懷疑心重

有些中國人疑心很重,別人相信“眼見為實”,看到什麼都會相信,他們卻不一樣,看到什麼都不相信,因為他們覺得一相信就會上當,會對自己造成不利的影響。比如有一種熱水器,它貼上了“檢驗”的標籤,有的人就相信它真的被檢驗過,是合格的;而有的人就會認為熱水器如果不合格的話,會爆炸,將危及自己的生命,他們會對這個商品是否真的合格持懷疑態度,會去找足“證據”,然後再去慢慢相信,最後才去購買使用。所以很多人都在批評中國人,認為中國人不夠互相信任,其實,這種現狀是有些人疑心過重造成的。

不過,如果一個人無條件地相信別人,其實他也是不怎麼高明的,而且是魯莽的,他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安危。現在,有一些兒童、甚至大學生被拐賣,就是因為他們太相信別人了。當然,一箇中國人在跟你說話的時候,你如果表現出懷疑和不相信,他也會生氣,不高興。

正因為中國人疑心重,什麼事情都是先懷疑,然後才慢慢地去相信,所以中國人做事情,最初是很緩慢的。有些人說中國人速度慢,效率不高,但是今天是個講究速度的時代,所以一定要快、快、快。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其實西方人的快和慢是一樣的,雖然開始很快,但是到後面就會遭遇到很多問題,最後還是要慢下來。而中國人剛開始很慢,到了後面就會非常快。

比如美國人要買一輛汽車,不會像中國人那麼考究,他去看看就可能會訂了:要這種顏色、這種排量等等。可是美國人訂好汽車後,可能要等三個月、六個月,甚至半年,才去提車。中國人則剛好相反,買一輛車,會花很長時間東看看西看看,然後打聽打聽,花很長時間做決定,一旦決定,第二天就會去提車。所以,中國人和西方人是完全不一樣的,中國人屬於先慢後快,西方人是先快後慢,但是從所花費的總時間來看,中國人還是要快一點。

曾仕強:別讓壞脾氣毀了你!

· 中國人警覺性高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疑心重也說明中國人警覺性高。比如那些被拐賣的人,如果對陌生人警覺性高一點,可能就不會被人騙走了。有些中國人警覺性高,還表現在他們比較敏感。別人明明沒有這個意思,可是他們就能聽出很多意思來。

比如有的講師在開始講課時會說“這次要講的”,用到了“講”這個字;而有的講師會說“這次要跟各位聊一聊”,有人就覺得“聊”表示講師的東西根本不成熟;還有的講師會說“跟各位談一談”,有的人就認為他要說的是很嚴肅的一個課題;但是有人說“這次要教各位……”,聽的人心裡就會犯嘀咕:“你教我?我教你還差不多。”

所以,每一句話,都會引起人們不同的情緒反應,但是平常大家很少去注意這些。現在,大家在平常說話的時候就要小心、謹慎,用詞要特別注意,不能說喜歡怎麼講就怎麼講。因為一個人只要發出信息,別人經過解讀,就會有不同的反應,進而對發出信息的人產生很大的影響。

正是因為我們中國人有這樣的特性,我們一定要注意,儘量做到不生氣,因為,你生氣的時候就會不理智,就會口無遮攔,就會得罪人;我們知道,中國人是不能討好的,更是不能得罪的,因為你得罪不起。你只要得罪某人,他就跟你沒完沒了,遲早給你好看!我們中國人是最能忍耐的,換個說法,就是,中國人是報復心最重,報仇週期最長的;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還有更長的,這是事實啊,所以,在中國才有“轉化干戈為玉帛”的美談。

說到這裡,我也提醒一下當老闆的,千萬不要跟自己的司機發脾氣,隨意的罵人,那你是跟自己過不去;因為你的命常常是掌握在他的手裡,哪一天,他不高興了,心想:我就賺那麼一點辛苦錢,還天天受你氣,真沒意思,然後一腳油門踩下去,結果怎麼樣,你知道的......這種事情有啊,不是沒有啊。還有跟廚師發脾氣的,他就在飯菜裡下毒,慢性的......如此種種,都是自作自受。所以,我們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有人會問,員工做錯了事,是不是就不能罵了?我們一定要搞清楚,罵不罵不是問題,怎麼罵才是關鍵!就像我們教養孩子,孩子到底要不要打?答案還是那句話,打不打不是問題,怎麼打才是問題?打罵之前一定要考慮清楚,你是因為他做錯了事,才打罵的,還是因為生氣才打罵;是為了治病救人,還是為了發洩情緒?動機不一樣,效果自然不同!

大家切記:每一句傷害人的話,都是一支射出去又回頭的箭,最後,射中的是你自己!

曾仕強:別讓壞脾氣毀了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