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枯、青枯、枯萎……各種帶「枯」字病,有啥關係?

斑枯、葉枯、莖枯、蔓枯、立枯、青枯、枯萎,看到這麼多...枯病,有沒有覺得,腦子已經亂了?

而且,很多病害相互之間,在症狀表現上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比如青枯病、枯萎病和立枯病之間,蔓枯病與枯萎病之間,那怎樣把它們區別開來呢?

.....

首先,來看看立枯病、青枯病、枯萎病這三種病害。

三種病害共同點:

立枯、青枯、枯萎……各種帶“枯”字病,有啥關係?

初期發病時,都會在白天(中午)時萎蔫,早晚時恢復

三種病害不同點:

(1)發病時期不同

立枯病

是苗期常見的病害,多發生在育苗的中、後期發生。

青枯病

一般在成株期發病。

枯萎病

一般在開花結果期發病。

(2)症狀表現不同

立枯病

立枯、青枯、枯萎……各種帶“枯”字病,有啥關係?

秧苗枯黃卷縮,莖基部初有橢圓形或不規則暗褐色病斑,逐漸枯萎爛死,用手拔苗,莖基部與根脫離,容易折斷。

青枯病

立枯、青枯、枯萎……各種帶“枯”字病,有啥關係?

主要症狀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莖葉仍保持綠色。病莖的褐變部位用手擠壓,有乳白色菌液排出。

枯萎病

立枯、青枯、枯萎……各種帶“枯”字病,有啥關係?

發病突然,症狀包括嚴重的點斑、凋萎或葉、花、果、莖或整株植物的死亡。

立枯病(又稱死苗)

主要危害幼苗莖基部或地下根部。

初為橢圓形或不規則暗褐色病斑。

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間恢復,病部逐漸凹陷、溢縮,有的漸變為黑褐色,最後乾枯死亡,很少倒伏。

輕病株僅見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

苗床溼度大時,病部可見不甚明顯的淡褐色蛛狀黴,但不顯著。

這裡需要注意立枯病與猝倒病的區別,它們都是育苗期常發生的病害。

區別點:

立枯、青枯、枯萎……各種帶“枯”字病,有啥關係?

猝倒病常發生在幼苗出土後、真葉尚未展開前,產生絮狀白黴、倒伏過程較快,主要危害苗基部和莖部。

立枯、青枯、枯萎……各種帶“枯”字病,有啥關係?

立枯病多在育苗中後期發生,發病中無絮狀白黴、植株得病過程中不倒伏。

青枯病與枯萎病

相同點:

都屬於維管束病害,發病後維管束會變褐色。

表現為整株或局部萎蔫、枯萎,到發病後期,病株會凋萎,死亡。

不同點:

(1)病原不同

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單胞桿狀細菌引起的細菌性病害。

枯萎病,是由半知菌亞門鐮孢黴屬尖鐮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2)症狀表現不同

立枯、青枯、枯萎……各種帶“枯”字病,有啥關係?

枯萎病,一般開花結果期發病,從下部葉片開始發病,自下而上逐次萎蔫。

葉色,逐漸由綠變淡,由黃到枯黃,進而轉為褐色。

葉片,基本不脫落,整株枯死。

莖蔓或莖基縱裂,並會溢出黃褐色膠質物。

病根褐腐,縱切病莖,可見莖基部維管束變褐色。潮溼情況下,病部表面有白色或粉紅色的黴狀物。

立枯、青枯、枯萎……各種帶“枯”字病,有啥關係?

青枯病一般成株期發病,先是頂葉萎蔫下垂,然後下部葉片凋萎,最後中部葉片凋萎,也有一側葉片先萎蔫或全株葉片同時萎蔫。

葉片青枯凋萎,一般不枯黃變色。

青枯病,橫切病莖後,用手擠壓變色的維管束時,會有白色的細菌液溢出,這是它的病原細菌。

而枯萎病枯死後,葉色變黃,橫切面經擠壓無白色菌液滲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