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認爲自己的婆婆是奇葩呢?

最近桂林的天氣非常熱,雖然樓上不開空調沒法待,但比起雨天,我還是更願意接受這酷暑。畢竟自己出行還是可以的。但久寶就另當別論了,書生一起出去的話可以考慮帶上他,畢竟35度的高溫啊。

有時侯出去辦事,時間不長,就建議久奶早點去買菜,然後我出去辦事,不帶久寶出去了。因為天氣太熱。久奶的回答是,他要跟你出去的,他會哭的。這話的言外之意是什麼呢?然後她還是堅持她自己的做事順序,先忙完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才會出門。好吧,我接受,久奶就是這樣的人。

她從來都不肯聽從別人的建議的,即使是有利於久寶成長的。就像我建議不要給久寶吃冰的東西,不要給久寶吃糖,隔夜的菜不要給他吃,她總是來一句沒關係。有時候雞蛋買回來久了放在冰箱,剝開看都發黴了,我說發黴了,她還不相信,說那不是發黴。一定要從垃圾桶裡撿出來看了,然後她就不說話了。

她從來不會從人的發展角度去考慮的。在她的眼裡,物比人重要。有一年的中秋節,吃完月餅的鐵盒,久寶拿著玩,她怕久寶拿著鐵盒把地板砸壞,等久寶一轉身,立馬收起來了。我在想,你這地板是玻璃做的嗎?久寶生病了,她從來沒有表示過擔心,從來都是淡淡的一句,小孩生病好正常的,帶去醫院看下。而我是很討厭去醫院的,能不去儘量不去。

記得她從來沒給久寶買過一件玩具,倒是自己花好多錢去吃保健品。其實吃的也就是個心理作用吧。保健品如果那麼有用,早就推廣出去了,為什麼總是在你們這些老年人群中賣呢?中央電視臺不是也曾報道過嗎?其實根本就沒有什麼保健品,都是假的。她非常喜歡看電視,卻從來不看新聞,跟她說這些相關報道,她也不信。她居然還相信賣保健品的商家送的雞蛋比賣的土雞蛋還好,我也是無語了。

久奶是個沒耐心,情緒化的人。心情好會開心的逗久寶,心情不好一點點小事就張開手要打久寶。捲紙放在捲筒裡,有時候久寶會拿出來玩,她看見了就大聲叫喊著要打手。我覺得這個事情也不大啊,也不是什麼原則上的事情,值得要去打他嗎?久奶說紙搞散了難捲起來。其實久奶一般是個很不怕麻煩的人。

事後我跟久奶說久寶做錯了你可以跟他講,為什麼不可以這樣,要讓他明白是哪裡做錯了,並且告訴他可以怎麼樣做,如紙掉在地上會弄髒,我們把它卷好,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並不是簡單的用暴力去制止他。

我們曾經也發生過激烈的爭吵,甚至還摔過盤子,後來我想搬離出去,可是苦於很多客觀原因,比如這邊離久寶上學的地方近,交通生活還算挺方便的,雖然是老舊房子。所以最終還是沒有搬出去。但曾經一度我還是過的很痛苦的,因為彼此的個性和脾氣以及生活觀念的巨大不同,導致我每天都想逃離這個我並不覺得是我家的地方。

如我建議每天洗碗的布,擦桌子的布都要把它晾乾,甚至有太陽可以拿出去曬一曬,這樣可以殺殺菌。久奶卻說,我每天都要用的,再說我每天都用洗潔精洗了的。我心想,你洗是洗了,天天一垛放在哪裡,溼溼的能沒有細菌?你衣服不是也天天洗,幹嘛要曬啊,碗布是要天天用,但是你是一天24小時都用嗎?推開窗戶就可以曬太陽了,又不是多遠的距離。有時候她出去了,我就偷偷拿出去曬。

說起來好幾天說不完,久奶就天天去商家的店裡去理療,我說那個機子以後肯定會賣給你們的,她說,人家說了不賣的。我想人家這麼好,天天做公益,給你們免費做,他們圖什麼啊。結果後來花了萬八塊買回來了。好吧,老人家相信也好,算是買個心理安慰咯。

可我為什麼要因為別人的無知而痛苦呢?這有必要嗎?後來我了看張德芬的一系列書籍以及《捨得讓你愛的人受苦》,我的觀念慢慢的開始轉變,我的心態也在逐漸改變,當然這個過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如果一個人的脾性如果是那麼容易改變的話,那就沒有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至理名言了。

張德芬在《遇見未知的自己》裡說過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外在的世界,以及我們和他人的關係,都是我們內在的投射。我們需要關注自己的內在,而不是隻注意外在的人,事,物。

我細數我婆婆這麼多我“看不慣”的地方,反觀我的內心,其實這些都是我無法忍受自己內在的某種情緒。你在看你身邊人的時候,為什麼老要看他們的缺點?歸根結底還是你覺得自己不夠好,只好藉由批評他們的缺點,說他們不夠好,來讓自己的感覺好一點兒。人都有自私的一面,每個人做事的出發點沒有不為自己的。關鍵點在於,我在跟她相處的過程中,我能不能看到我的自私。顯然,我看到了我的自私。因為每個成熟的人看誰都順眼。

你是否也曾認為自己的婆婆是奇葩呢?

家是說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成熟,內心依然像個小孩,而婆婆卻不是我媽。從小受原生家庭的影響,但現在進入了另一個家庭,入鄉隨俗。所以我不能拿我媽對我的態度來要求我婆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於是,我開始放下期待,因為沒有期待,所以不會要求她用特定的方式來和我相處。沒有期待,所以就沒有失望,因為心裡會想,哦,她又不是我媽,她不可能那樣對我,這樣心裡的不平衡和失落便不存在了。

曾經因為婆婆的強烈干預,我們走錯了一步“棋”,很長一段時間我都非常非常怨恨她。可是這錯已經成為事實了,我與事實去抗衡,我鬥得過事實嗎?事實是最大的,因為已經發生的事情是不能改變的,如果我不接受它,就好像用頭去撞一面牆,並且還希望把它撞開,這完全是無濟於事,徒勞無功的。

回過頭來想想,婆婆她的文化水平就在那裡,小學都沒畢業,能願意供送書生上大學已經很不錯了。她自己又是家裡最小的,自然小時候也是受寵的,所以任性是必然的,自私也是可以理解的,現在就當她是個老小孩,做到互相尊重就夠了。

因為如果你老去指責別人,其實,他有的你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啦。我們在別人身上看到的所有東西,都或多或少的在自己身上有所體現,而這就是我們看的見的原因。

所以,放棄做一個批判者,論斷者吧,你可以有監察力,知道事物的當下狀態,但可以不用為他們貼上標籤。批判和監察力的差別在於,批判會產生一些情緒,也是負面的,如曾恨,厭惡,恐懼,不屑等。學會不去計較吧,人生那麼短,何必呢?

你想快樂的生活嗎?那麼放下對婆婆甚至是自己的父母的期待,不要覺得她們“應該”要怎麼樣怎麼樣,要知道,很多的父母都無法提供你想要的那種支持和愛。其二,從婆媳關係中走出來。自己先找到自得其樂的方法,當你自己真的快樂起來了,能和自己的負面情緒坦然相處了,那麼你自然也能做一個好媳婦,一位好女兒,一位好媽媽。

當然,你更要明白沒有父母是完美的,所以不管是你的公婆還是自己的親爸親媽,無論他們曾經怎樣,希望大家都要明白,每位父母在每個當下都盡力做到最好了。如果我們是她們,在曾經那種艱難的生活環境裡,沒有受過任何的親子教育,自己的個性又有一大堆問題,在這些問題下,他們盡力做到最好了,如果是我們,又會做的怎麼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