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狄仁杰

碰到案子,找狄仁杰。大唐神探的名声不是靠水军吹出来的。狄阁老捻须一笑,基本上就水落石出了。

可如今,江湖有一些琐事,再次叽叽喳喳打起了嘴炮。当事人发扬死磕到底的杠精作风,争先恐后的把自己描述的比纯净水都纯,饶是如此,还遭遇了不公正的对待。

科举成绩掉包的事情,扑所迷离。虽然都发出了撇清声明,但身为资深吃瓜群众,对于这样的说辞,只当是“改天我请你吃饭”的客套话,如果你非信不可,谁也拿你没辙。

我不是狄仁杰

对于这场闹剧,民间的三个俗语,放在家长、考生和那谁身上,或许能看清一些套路。

家长,贼喊捉贼。按理说,家长都是过来人,而且是有身份的过来人,不会干这些赔本的买卖。不管谁是贼,既然扯嗓子吆喝了,被泼了脏水的就得一查到底。又不是那些费尽心思想出名的网红,没必要用鸡蛋去砸石头。再说了,自己的孩子什么水平,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如果为了给孩子谋取一个锦绣前程,就去碰科举考试的瓷,这个代价有点大。

我不是狄仁杰

学生,戏精附体,情非得已。掉包的事件公布以后,还有人给出了“阴谋论”的推理。称从头到尾都是孩子一个人的表演,在学校考试可以作弊,用好成绩去糊弄家长;到了科举考试的时候,瞒不住了,又不想坦白被家长胖揍一顿,只好出此险招。唯一费解的是,孩子这么肆无忌惮的泼脏水,被泼的人会愿意吗?等真相大白的时候,就不是挨顿揍这么简单的惩罚了。

那谁,苍蝇不叮无缝蛋。屁股底下如果干净,就不怕别人惦记菊花。这些年,科举不公的事情时有发生,不断挑衅吃瓜群众的承受底线。每当有猛料曝出的时候,总会引起一阵啧啧赞叹:哎呦我去,万万没想到,这事儿还能这样玩。就算辟谣了,洗白了,还是很难抚平曾经的疮伤。就像爱偷腥的猫,说好的吃素食,能长寿,遇到鱼儿投怀送抱的时候,早已忘记了矜持。

我不是狄仁杰

人生苦短,没空性感。

坐等真相,啪啪打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