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30歲的男女,都有逼婚,恐婚症?

是不是30歲的男女,都有逼婚,恐婚症?

是不是30歲的男女,都有逼婚,恐婚症?

網友求助:

是不是30歲的男女,都有逼婚,恐婚症?

老師你好,我跟女友在一起八年了,不是不想結婚,可是一提到結婚我就頭大,也不是不愛她,我很愛她,這輩子我就想跟她在一起,但是就是無法說服自己跟她結婚。

我們是大學裡的校友,因為在同一個社團她非常有才情,又很安靜,看到她的那一刻我就知道她就是我命中註定的人,所以我主動追求她,她答應我的那一刻我覺得全世界最幸福的就是我。

畢業後我們選擇在上海工作,前幾年我們忙著工作,忙著一點點給自己積累經驗,沒有時間和心思想到結婚,我也很喜歡那個時候的狀態,我們互相支持,幫助,在事業上我們都沒有辜負自己。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我們就年過三十了,三十歲好像成了女友的一個轉折點,她忽然不再關注事業,一門心思想結婚生孩子。

我不是不想給她一個家,但是心裡就覺得沒辦法接受婚後的樣子,覺得想想都窒息。我也知道這樣是對女友不負責,可是最後還是沒過了自己這一關。

上個月女友下了最後通牒給我,說是給我一個月時間,如果我還是不能跟她結婚她就選擇別人。我被她逼的走投無路,可還是不知道怎麼答應她。

一個月過後,她發信息給我說她有新男友了,我去找她發現她只是在嚇唬我,不過那個男的確實一直對女友有好感,也一直在追她。我現在該怎麼辦?

是不是30歲的男女,都有逼婚,恐婚症?

葉千金回覆:

是不是30歲的男女,都有逼婚,恐婚症?

是不是30歲的男女,都有逼婚,恐婚症?

您好,感謝信任!

張愛玲說,最怕的是,一個有才的女子突然結了婚;朱德庸說,戀愛是兩個人散打,結婚是兩家人群毆。可見,對婚姻的恐懼自古至今一直存在。尤其是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恐婚”

更像流行病一樣,“傳染”給不少都市男女。

恐婚現象是如今未婚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現象,它多發生於25~30歲這個年齡段,而以30歲上下且收入較高、戀愛(或是同居)時間較長的白領“恐婚”尤為嚴重。

男性和女性恐婚的理由不太一樣,女人說得最多的理由是害怕將來遇到更喜歡的人,而男人說得最多的理由是,在還沒有更好的經濟基礎時,婚姻會令他倍感壓力。

從現代社會來看,這是正常的。當一個社會發展到慾望大肆繁殖的階段,人們對於幸福的安全感也隨之降低。當感情關係都變得不那麼穩定時,人們便會開始害怕‘確立關係’。一些人恐婚是因為他們的生活中殘留著一些來自童年記憶的陰影,而不代表婚姻真的有那麼糟糕。這部分人首先應該做一些心理輔導,多去接受認識一些積極正面的幸福婚姻實例,慢慢地去樹立一個積極的婚戀觀。

當人們開始恐婚,說明現代婚姻關係和婚姻觀念確實到了一個需要變革的階段。在生活中,曾有過恐婚心理的人很多,但真正選擇獨身的人卻很少。因為獨身的人,尤其是獨身的女人,需要的不僅是勇氣這麼簡單,更需要能力,一種能夠獨自一個人應付整個社會的能力。如果你自認沒辦法獨自完成自己的一生,那或早或晚還是要選擇進入婚姻的。當然,在此之前,可以選擇延緩婚期,但一定不要放棄機會,畢竟合適的結婚對象,也並不是經常能夠遇到的。

恐婚族背後是對婚姻質量的高要求。逼婚和恐婚的人同樣多,並且以男性居多。很多女性都認為30歲前一定要把自己嫁出去,為此她們的做法是多種多樣的,但共同的是缺乏對婚姻的安全感。”他說。他介紹,恐婚的表面理由多種多樣,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因為他們不是出於真心地希望結婚,而是多來自外界壓力。例如對象是親戚朋友介紹的,缺乏感情基礎,又或者結婚是由於對象或明或暗的強烈要求。有些人則可能受到周圍的親人或朋友糟糕的婚姻經歷的不良暗示。

恐婚族出現的背後反映的是現代人對婚姻質量的高要求。和以前的婚姻相比,人們對婚姻有更高的期待,當現實與理想出現反差時就會出現恐懼。

對恐婚族來說,如果並不想奉行不結婚主義,要克服這種心理首先可以先問自己,確定是不是愛對方,其次是在婚前對婚姻生活進行規劃,並和對方多交流,儘量克服對婚姻的恐懼。

是不是30歲的男女,都有逼婚,恐婚症?

是不是30歲的男女,都有逼婚,恐婚症?

社會因素

“恐婚族”多為“80後” 第一是社會因素。要結個婚真的很不容易。買房子幾乎要花掉全部積蓄,還要背上沉重的供樓負擔,又要準備一大筆的結婚費用,這對很多年輕人而言都是一道很高的門檻。如果正好這些年輕人的工作又不穩定,就很容易就把結婚當成一種危途,不願結婚;

2008年年初,中國社科院和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發佈了《2008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指出,中國登記結婚人數在持續減少,初婚年齡顯著推遲。2006年,上海男性初婚年齡平均為31.1歲,女性初婚年齡平均為28.4歲;北京初婚年齡男性為28.2歲,女性為26.1歲。

在此次調查中,將近半數的人(44.4%)認同“恐婚族”多為“80後”,41.4%的人認為“哪個年齡的都有,但人數都不多”。同時,超過半數的人(51.7%)認為“恐婚族”是正常現象,持相反觀點的人數佔28.4%。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石林認為,“恐婚族”哪個年齡段的人都會有,但是面臨婚嫁的年輕人主要是“80後”。他們在接受高層次教育的同時,整個“人生”也隨著往後推移。而“80後”獨生子女比較多,由於家庭的寵愛,心理成熟度較之其他年齡層次的人要晚熟,而且因為接觸社會時間不長,生活壓力、工作壓力產生的種種焦慮使他們對婚姻產生恐懼心理是可以理解的。

是不是30歲的男女,都有逼婚,恐婚症?

心理因素

部分未婚男女產生心理陰影,對婚姻失去信心 第二是心理因素。由於社會上婚姻失敗的例子太多,離婚率高,再加上第三者插足、婚外戀、包二奶等現象較多,使得部分未婚男女產生心理陰影,對婚姻失去信心,認為與其結婚後遇到這種情況痛苦萬分還不如選擇不結婚。

在調查中,雖然對社會的婚姻環境並不樂觀,但是高達71.1%的人還是願意“相信白頭到老”。

“‘白頭到老’當然是婚姻的理想狀態。很多‘恐婚族’之所以‘恐婚’,就是擔心自己的婚姻不能達到這樣的理想。”石林認為,“恐婚族”大部分都是責任心很強的人,如果意識不到婚姻意味著什麼,根本就不會恐懼,很輕率的就可以結婚,遇到問題又很輕易就離婚了。“恐婚族”一般對自己很瞭解,對婚姻很慎重,他們會理智地考慮到結婚之後的情況和後果。

石林建議,如果“恐婚族”想要結婚又“恐婚”的話,就要找出自己“恐婚”的原因所在,在婚前完善自己,讓自己成長,在欠缺的方面做好準備,那麼將來進入婚姻就不會遇到麻煩。

“而對於那些因為個人的成長經歷和性格有關的‘恐婚族’,比如父母婚姻不和諧或者單親家庭成長起來的人,就要努力使自己消除人際交往上的障礙,學會愛,學會和對方建立親密關係。”石林說。

是不是30歲的男女,都有逼婚,恐婚症?

自身因素

2008年《中國社會藍皮書》的調查表明,當前社會結構的轉型已成為影響人們家庭生活的重要力量;在中國從傳統農業社會迅速轉變為工業社會和後工業社會的過程中,中國的家庭結構不但在小型化,而且越來越趨於不穩定。

“結婚,男人要承擔起更多的責任,想到房子、孩子等問題,就感覺壓力很大。想得越多越覺得沒底,好像總也做不好結婚的準備。”北京師範大學在讀研究生張磊和女朋友在一起6年了,但是婚期卻一再延遲。

“當前社會,人變得越來越現實了,面對的誘惑也越來越多。”某外語培訓機構員工陳小麗說,她有時候連自己的感覺都無法確定,更不要說去完全信任對方了。

石林表示,“恐婚”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大城市裡的年輕人很多都是“漂”著的,來自不同文化環境和成長背景的人雖然生活在同一個空間,但很少有機會能深層次互相瞭解和認同,高速流動的人群也加劇了人際關係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

離婚率越來越高,信任體系的缺失給社會婚姻狀態造成了負面影響。本次調查表明,超過三分之一的人(35.7%)認為當前社會沒有良好的“婚姻環境”。58.8%的人認為在“信任對方”的情況下才會選擇結婚。

適婚男女不結婚不應該成為一種常態。應該說,絕大部分的婚姻都是很幸福的,我們還是希望適婚的男女能創造條件儘早進入婚姻殿堂。畢竟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每個成年男女都應該負起責任來,過上健康、正常、和諧的家庭生活。

不結婚理由:結婚=服刑

不結婚理由:心還很野,擔心無法對婚姻負責

不結婚理由:當愛變成習慣,婚姻就變得令人猶豫。

不結婚理由:結了婚的女人=減價貨物

是不是30歲的男女,都有逼婚,恐婚症?

建議:

人是社會性的,婚姻是社會組成的一部分,所以說排斥婚姻,也是一種社會適應不良,對人生的心理發展也會有影響,所以對於婚姻恐懼症,我們要適當的調整與克服。對於婚姻恐懼症的調整,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在將步入婚姻之中時,要有一個開放的態度和良好的溝通,多與對方進行溝通,緩解面對進入婚姻的恐懼與焦慮,增強對婚姻的安全感與信任感。

2、調整不合理的認知,一般來說有婚姻恐懼症的朋友,自己或者說親人與朋友都會有一些失敗的婚姻,而這些婚姻在心中出現了心理陰影,導致對婚姻出現一些不合理的認知。

3、接受心理輔導,向心理諮詢師進行系統的心理輔導,來具體的分析產生婚姻恐懼症的原因,並進行心理輔導來調整。

恐婚,你不是一個人,你需要面對你自己的問題。

祝好!

是不是30歲的男女,都有逼婚,恐婚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