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风景油画的创作回归有秩序的写意

让中国风景油画的创作回归有秩序的写意

在中国,传统的中国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较西方古典油画而言,中国传统的国画,以“写心会意”为主旨,区别于西方油画以“科学写实”为基础的宗旨,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和蕴藏的哲学理念,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一枝奇葩。

写意是中国画的重要画法之一。“写意”的最终形成,源于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庄禅文化”。所谓庄禅,即以“道”之哲学思想为基础,以道与自然的同一为本源,“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其中有物,其中有精”。“道”,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实物的物象。以“庄禅文化”为背景,形成了“无物有象”的写意画法,即用笔不求工整细描,重在表现描绘对象的意态风神,重在抒发画者本人的情趣情感,最终达到“天人和一”的艺术境界。受“庄禅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熏染,“写意”观念追求“天人合一”的终极境界。

让中国风景油画的创作回归有秩序的写意

“写意”,已经扩展到了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方方面面,在西方油画传入中国后,中国本土的“写意”文化与传统的道家精神,与外来文化相互沁润,形成了一种融合中西方艺术风格的独特的油画风格。在风景油画领域,逐渐形成了“借物抒情”、“寄情于物”的写意特征。最终,经过几代艺术家的共同努力,揉和了中国“写意”思想和西方美学观念的中国风景油画,成为一种以中国博大的文化内涵与新颖的艺术理想为根基的独特的绘画语言。

让中国风景油画的创作回归有秩序的写意

中国风景油画的写意,“写”的是风景的“意境”。它既不是简单地再现我们的客观世界,也并非纯粹主观的情感表现,而是客与主的融合、物与我的相揉,然后随之而生“意境”。写意,“写”的是一片土、一棵树、一处风景,却能传达出一份心情、一种态度、一份情感,这便是真正的“意”。“写”时,务必是充满着一种“道”的意识,臆想着自身的主观“意象”,使情达于画,使画抒出情……这才是“写意精神”的实质内涵。

让中国风景油画的创作回归有秩序的写意

对于中国风景油画来说,有秩序的写意就是其创作本质的回归。油画创作必然遵循从“真”到“善”再到“美”的递进秩序。当然,对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来说,这三个字,都是永恒不变的主题。首先,创作的真实性,是现实生活的真实与画家精神生活的真实相互融合、相互统一的真实,是不以主观的任意性为主导,不停留在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的、个别的、偶然的现象的描绘上的真实。其次,创作中的“善”,必定是一种非特殊性,非个人私密经验性的善,必定是一种不存在解读的歧义性和无可解读性的善。这种“善”,不是神秘和不确定的,也不是被人莫名传颂的,而是公共承认的,遵守社会秩序的“善”。最后,要想解读真正的美,必然要遵循社会通行的大众的美学规则,不能没有基础盲目追寻所谓的“美”。

让中国风景油画的创作回归有秩序的写意

在风景油画的创作中,更应当遵循这些秩序,才能逐步走向“美的回归”,“精神的回归”和“文化的回归”。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其艺术作品一定有秩序可循,中国风景油画家,更应当大力倡导遵循有秩序的写意的创作原则。

“艺术”两字,先有“艺”后有“术”,“艺”是“术”的基础,“术”是“艺”的延伸。《说文文解字注》解释“術,邑中道也。邑,国也。引申为技术。”所谓“技,巧也。工部曰:巧者,技也”。由此看出,“术”的本义是道路,道路是人改造自然界的结果,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成果,带有很明显的人工痕迹,后来它引申为技术,技即巧,同样是人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新的事物。如果说“艺”更多含有人的本能的作用,那么“术”则是人自觉地利用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则,利用规则,有更多理性思维的参与。

让中国风景油画的创作回归有秩序的写意

那么对于画家来说,如同被称为后现代艺术启蒙人的波洛克所述,画家必须会把自发与天然的状态描绘出来。这句话,和中国传统国画中的“写意”异曲同工。人类最初的绘画活动,都是天真自然、自发开展的,无须专门的培训训练,根本就没有画家职业之分,美术成为专业工作之后才有了关于绘画艺术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时代,伴随着其历史、文化、政治的发展,都具备了特定的时代秩序,那么中国传统国画中的“写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着其秩序的内容和深意。

现代文明的发展,已经完全改变了人的感官经验,事物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艺术家在重个性、重感情色彩、重自我主张的观念下,越来越重视真正的“精神的美”和“内心的信息”,这也就是在现实的具象之后,实物和内心相结合的写意。

让中国风景油画的创作回归有秩序的写意

油画艺术从20世纪初被引入中国以来,经历了观念的冲突和技法的改造,从全盘西化、折衷主义到中西融合,从写实主义、表现主义到民族化道路,历经坎坷。中国油画始终面临着两方面的难题,一是如何对待油画,究竟是批判还是接纳;二是如何利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事实证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的中华文明根深蒂固,无论再怎样拿来主义,再怎样洋为中用,再如何中西融合,中国的文化特色也无可取代。

让中国风景油画的创作回归有秩序的写意

所以,中国特色的写意,也是中国风景油画的精髓所在,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没必要去照搬或模仿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观念与思潮,我们可以参考和汲取所有有价值的思想和技术成果,转换为有效的本土话语,参与到油画的创作中来。所以,中国风景油画,要想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要想真正回归本土文化传统,就要走有秩序的写意道路。

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家,开始探讨如何重建中国艺术,如何摆脱西方艺术束缚,事实上,这正是中国油画的大归途,在风景油画方面,人性与自然的“同一”,人于自然的“和谐”,真正的中国道学和禅学的体现,才是中国艺术的大归途。图文/王海军


王海军,教授,艺术硕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油画学会常务理事。河北承德人。2003年国家公派赴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系留学,获得艺术硕士学位。现任教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