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科學人才齊聚廣州,討論「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

百位科学人才齐聚广州,讨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

日前,粵港澳大灣區智能檢測與協同創新青年論壇在廣州開幕。論壇為期三天,來自粵港澳的120多名中青年科學人才就如何發揮學科優勢,圍繞人工智能、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建設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展開了深入交流。

清華大學教授王雪、中國臺灣交通大學教授郭浩中、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劉桂雄、暨南大學教授李雪、廣東粵科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林凱敏分別作《智能製造與智能感知》、《Recent progress of VCSEL array application and intelligent detection》、《標準光組件檢測數據可溯源技術與智能化檢測平臺研製》、《飛行時間質譜技術及新應用》、《科技金融新動向》報告。

會上多家企業達成合作協議

據瞭解,本次論壇共徵集論文91篇,論壇出版《2018粵港澳大灣區智能檢測與協同創新青年論壇》論文集,徵集成果38項。

論壇期間,各出席單位也達成了相關合作——華南理工大學與珠海特檢院、廣東工業大學與上騰電子公司分別簽署了成果意向合作協議;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與廣州市儀器儀表學會達成加強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人才學術交流合作協議、廣州市儀器儀表學會與香港廣州創新及科技協會達成關於人才交流機制合作協議。

華南理工大學與珠海特檢院簽署合作協議

百位科学人才齐聚广州,讨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
百位科学人才齐聚广州,讨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

廣東工業大學與上騰電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

廣州為大灣區創新創業發展提供巨大優勢

2017年,國家級孵化器培育單位認定,廣東全省有48家,其中廣州佔14席。而在98家省級眾創空間試點中,廣州擁有27家,均居全省第一。此外,廣州新增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37家,累計達140家,擁有省級新型研發機構44家,數量居全省第一。

創新必須倚重高等教育。人才是實現服務創新能力研發和提升的重要支撐,在人才儲備和科研能力方面,廣州聚集了全省三分之二的普通高校,97%的國家重點學科和全部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名校,全市在校大學生及研究生總數達113.96萬人,數量居全國第一。

百位科学人才齐聚广州,讨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

同時,廣州是中國三大國際通信和互聯網樞紐之一,擁有8家全國互聯網百強企業以及計算能力全球領先的“天河二號”超算中心,又擁有中國電信沙溪雲計算中心、中國移動(廣州)數據中心等一批大型數據中心,可以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研發條件與技術支撐。

廣州擁有多重重要的戰略身份,包括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全球樞紐型網絡城市、全球資源配置中心等。同時,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已經進入縱深發展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亦寫入了2017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廣州作為重要的國家中心城市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核心門戶城市之一,可以預見的是,廣州的科技創新能力將會不斷地提高,人和資金朝著廣州轉移的趨勢正在發生,粵港澳大灣區創新中心初現。

百位科学人才齐聚广州,讨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在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發佈的2017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中,廣州排名第一。從城市營商環境來看,廣州經濟活躍,投資創業需求旺盛,企業服務更加便利化,各種優勢疊加形成了對人才、資源、資金及技術等長期的磁石效應。

廣州正推進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這種實力還直接體現在“廣州效率”上。2017年以來,廣州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效率的提升帶來了更多招商引資的機會。據瞭解,富士康10.5代8K顯示器項目從達成初步意向到簽約只用了50天,而世界500強企業蘇黎世保險集團廣東分公司從拿到保監會批文到辦好營業執照僅用了三天。

百位科学人才齐聚广州,讨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

這一連串的高排名數據背後,是廣州開明的政策、寬鬆的環境,在政府、企業和科研院所等各方之間催化出良性的“化學反應”,讓廣州助力大灣區的創新創業發展提供了巨大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