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的「神經中樞」也能來安防?12所的機器人有點厲害

在8月15日開幕的2018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火箭院推出了多款智能機器人,通過軍民融合,讓航天智能創新引領產業變革,催生出新的應用領域,展現了航天人的“腦洞”、雄厚的技術實力。

航天智能助力解決行業難題,助力傳統產業升級。隨著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火箭院通過60餘年不斷的自主創新,取得了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新一代運載火箭首飛成功等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為代表的巨大科技成就,在將航天與智能產業相結合,升級傳統產業生產模式這一方面,眾多航天科技工作者提出思考,深入研究。

火箭的“神經中樞”也能來安防?12所的機器人有點厲害

控制系統是火箭的“神經中樞”,它可以讓火箭在飛行中“頭腦清醒”,控制幾十萬個元器件工作,按預定路線飛行,在規定位置做規定動作,還能根據情況隨機應變,閃轉騰挪。利用此項技術,火箭院在此次展會上推出了智能安防機器人。火箭院下屬12所項目負責人劉秀娟介紹,“該型機器人是以科研院所、大型倉庫、工業園區、監獄等場所安防需求為出發點,自主研發的網絡化智能安防系統。具有自主巡邏、人臉/車輛識別、智能警報、語音交互、環境感知、電源管理、雲平臺管理、安防服務等功能。”

把精準控制火箭的技術移植到安防機器人身上,12所有先天優勢,而且這一塊的市場還沒有深入開發。自主導航導引與控制技術,讓安防機器人和人類一樣靈活行走;多源信息智能融合技術給了它一雙“火眼金睛”,可以快速識別各種異常;大數據分析技術讓它擁有一個高速運轉的“大腦”;空地複合機器人系統集成技術,讓它天上地下自由行動;機器人關鍵的部組件都是軍工級別,不懼惡劣天氣。

智能安防機器人可以巡邏,也可以在門口值班。巡邏的路線、時間、速度以及是在地上還是空中,都可以設定程序自動執行,也可以遠程控制。巡邏的時候沒電了,機器人會自動走到智能充電裝置前,完成能量補給。充一次電2小時,能用一整天。在門口值班的時候,它可以對來訪人員進行登記、放行或者阻攔,從發現異常到發出警報不超過2秒。

劉秀娟說,智能安防機器人是他們搭建的安防系統的關鍵,配合固定攝像頭以及中央控制室,最終形成一個網絡安防體系,無死角、全天候的保衛安全。

智能產業是航天技術與傳統行業結合的橋樑,火箭技術是基礎,軍民融合是途徑。院作為航天領域的領先企業,將通過不懈努力,創造開放、共贏的軍民合作空間,迎接智能產業蓬勃發展的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