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心理健康成爲創業的代價

不要讓心理健康成為創業的代價

創業艱難

文 / 涼爽

網絡有一句和調侃創業的金句——“上輩子造孽,這輩子創業”。

說得一點也不誇張。選擇創業,把自己榮封為CEO,與創業夥伴一起風雨同舟,想借此來證明自己的實力;選擇創業,就是一切從零開始,一點點建造屬於自己的王國;創業者的身份,肩負著團隊、夢想,就意味著比常人要承擔更多的風險和艱辛。

創業,並不是理想中的那麼美好。

8 月 7 日晚間,網絡上流傳著一張前騰訊員工、法蘭互動創始人甘來不幸離世的截圖。

“晚上接到電話,阿甘走了。他從騰訊離職創業,做了 3 家公司,我投了他兩次。今年初他說第三家公司終於要成功了,等成功以後送我股份,感謝我在他人生低谷的時候幫過他。哪知,今天早上他從 22 樓,選擇離開世界。安息吧,我們會幫你照顧好你的家人。”(摘自網絡)

這段話提到的阿甘也就是法蘭互動創始人甘來。法蘭互動共獲得過 4 次融資,但危機出現在2017年5月出現,到了今年的2月,公司進入破產清算流程。

不要讓心理健康成為創業的代價

本·霍洛維茨《創業維艱》中寫道,“在擔任CEO的8年多時間裡,只有3天是順境,剩下的幾乎全是舉步維艱。”

蓋普洛幸福指數顯示,大概34%的創業者表示很焦慮,比其他類型的工作者高出4%。大概45%的創業者便是自己有壓力,比其他高3%。創業者面臨的壓力比常人更大,客戶流失、市場競爭、資金、人才、項目等問題讓創業者感到焦慮、抑鬱和苦悶。

創業者擁有許多異於普通人的優勢,比如精力充沛、富有創造性思維和領導力、洞察力,但這些特質讓他們更易於情緒不穩定,更容易出現抑鬱、絕望、無望、無價值感等情緒和自殺等行為。

不是每一個歷經黑暗和暗湧的人都會成功。

2017年9月,wephone創始人蘇享茂跳樓自殺;

2018年1月,萬家電競的茅侃侃在家中用煤氣自殺;

2018年4月,盛大網絡離職創業者楊玉龍也因工作不順而選擇自殺。

今天公認的創業成功者,華為任正非也曾患過抑鬱症,真格基金的徐小平患過兩次抑鬱症,萬科副總毛大慶萬科轉型最艱難時期患了抑鬱症,後選擇了馬拉松,他們都挺過來了。

創業者是創業公司的頂樑柱,創業者的心理健康影響企業的氛圍,員工的氣勢,甚至嚴重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創業者需要更加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不要讓心理健康成為創業的代價

關於創業者心理健康問題,以下總結幾點建議:

一、堅持有氧運動、健康飲食和充足睡眠

健康的體魄才是創業和成就的基礎。毛大慶、張朝陽兩人愛上了跑步,緩解他們的抑鬱情緒。建議每週3次左右的一小時運動,比如游泳、慢跑等。

另外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健康的飲食習慣,有利於身體健康。

二、積極的心理暗示法

選擇好的時機,有意識地利用語言、動作、想象對自己實施積極的暗示,消除負面情緒,減緩壓力和焦慮。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確信自己能夠解決目前棘手的問題。

三、換境法和放鬆法、音樂法

適當地換一下所處的環境,有利於轉移精力,排解不良情緒。

選擇舒服的環境和姿勢,播放舒適的音樂,排除雜念,放鬆全身的肌肉,學習放鬆的呼吸法,鬆緩緊繃的精神,調適情緒,營造一個放鬆、舒適的環境,讓心情愉悅。

四、宣洩法

可以選擇運動、唱歌、和朋友傾訴等方式,釋放心中的壓抑。

五、為自己留出時間

工作不等同於生活。你的時間不僅僅只用於創業,日夜顛倒這會讓你的身體更加不堪一擊。為自己留出時間喘一喘氣,好好陪伴你的家人。

心理健康,是創業成就的基礎。創業的將士們,繼續前進吧。

不要讓心理健康成為創業的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