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別人吃飯和一個人吃飯有什麼差異?

跟別人吃飯和一個人吃飯有什麼差異?

一個人吃飯也可以擁有同等的快樂

文 / 涼爽

有沒有覺得跟別人吃飯的時候飯量變大了?

有沒有覺得自己的飲食愛好慢慢跟一起吃飯的人趨同?

假如你是一個嗜辣如命的人,你絕對不會跟吃不了辣的人成為朋友?

吃飯已不僅僅只為了填飽肚子,人們對於“吃”有了更大更多更遠的追求。

吃飯可以安撫情緒,釋放壓力,獲得積極的好心情;相親時候約吃可以透過進食偏好和習慣看清一個人,從而可以決定是否值得交往;聚餐是屬於一大群人的狂歡,把酒當歌,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一起吃飯可以調節團體情緒,強化集體凝聚力和歸屬感;在社交和商務洽談上,吃飯可以作為一個約談的藉口,幫助雙方更好地融洽交流。

跟別人吃飯和一個人吃飯有什麼差異?

跟別人吃飯和一個人吃飯有什麼差異?

如果想減肥,請和瘦子一同進餐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發現經常和你一起吃飯的朋友居然和自己口味和飯量相似。國外的《食慾》雜誌的研究是這樣解釋的——如果跟你一同吃飯時的夥伴是個小胖子,你會更容易吃不健康食品,而且會吃得更多。

一般來說,好朋友們聚餐時我們會吃得更多。一方面是因為一群人一起點菜時,食物的分量往往會預訂更多。約翰德卡斯特羅提到,跟別人一起聚餐時,吃飯的時間變得更久了,大腦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社交上,導致人們吃得更多。

如果你在減肥,請謹記以下三點食物心理學:

1、盤子越大吃得越多

根據相對性原則,大盤子會顯得食物更少,我們下意識會多盛食物。

2、手邊的東西最易多吃

不要囤零食,更不用把零食放在觸手可及的區域。

3、一心二用吃得更多

在吃飯的時候看劇或者聊天,大腦會以為我們還沒有吃夠,從而進食更多。

跟別人吃飯和一個人吃飯有什麼差異?

跟別人吃飯和一個人吃飯有什麼差異?

中國式”請客吃飯

朋友來家裡做客,走,請你吃飯!

別人幫了我一個大忙,走,請你吃飯!

今天是值得慶祝的事情,走,請你吃飯!

對於談判的成功率而言,談判心理學認為共同進餐的環境要比其他特定場景中更容易讓被談判者接受某些請求。如果你有求於人,或者想要拿下一項簽單、把交易額降低到某個理想值,那麼最理想的談判環境應該是在商業宴請上,儘量讓對方的心理狀態完全放鬆,這時候說出你的意見,對方傾聽並樂於接納你的幾率會高一些。

飲食宴會對人際交往有著積極的影響,商業應酬不是僅僅是簡單的觥籌交錯,甚至燈紅酒綠,它應該是商務交流中輕鬆而必需的方式,它更是一種促成交易的策略。

跟別人吃飯和一個人吃飯有什麼差異?

跟別人吃飯和一個人吃飯有什麼差異?

跟自己合拍的夥伴一起約飯

吃飯也算是一件比較隆重的事情,總要和合拍、對胃口的人在一起才有盡興。

金城武和周冬雨的電影《喜歡你》裡面,一開始是“吃飯是一件很私密的事”,後來胃口對上了,惺惺相惜。

食物的喜好大概能看出你是什麼樣的人。喜歡吃甜食的人在性格上多屬於“黏液質”型,他們性格溫和,可能比較謹慎保守,不輕易冒險;而無辣不歡的人在性格上多屬於“多血質”型,熱情大方,但為脾氣可能火爆。

比如我喜歡在在外面吃完飯後來個甜筒和喝點奶茶,除非我吃撐了。有些朋友早已熟悉我的喜好,未等我提議便自動默契地移向奶茶店。

要是碰到那種不愛吃甜食,又不允許你喝奶茶的,在旁邊說你胃口真大,真的很掃興。就算這一頓吃完了波士頓龍蝦,我也一樣鬱郁不悶,下一次再也不想跟那位朋友出來吃飯了。

飲食觀不一致的人,永遠都吃不到一塊去。

跟別人吃飯和一個人吃飯有什麼差異?

跟別人吃飯和一個人吃飯有什麼差異?

你喜歡自己一個人吃飯嗎?

網絡上盛傳有十級孤獨:

第一級:一個人去逛超市。

第二級:一個人去快餐廳。

第三級:一個人去咖啡廳。

第四級:一個人去看電影。

第五級:一個人吃火鍋。

第六級:一個人去KTV。

第七級:一個人去看海。

第八級:一個人去遊樂園。

第九級:一個人搬家。

第十級:一個人去做手術。

跟別人吃飯和一個人吃飯有什麼差異?

(來自《最完美的離婚》)

關於一個人吃飯,也涵蓋在當中。“一個人去快餐廳”還可以,人影匆匆,其實沒人關注你,但是“一個人吃火鍋”,經過的顧客和服務員的眼神開始有點怪,海底撈的服務員怕我太孤單,在四方桌上我的正對面放了一隻很大的玩具熊。

有些人不喜歡太誇張的交際,寧願自己在宿舍吃簡餐,也不要強迫自己去參加聚餐,硬著頭皮“陪吃陪笑”。

如果在自己家裡獨自進食,再不濟也要打開手機視頻軟件,放一集綜藝陪伴我進食。或者看看一些吃播博主,看著他們瞬間胃口和心情也變好了。

你不一定需要真人陪伴來感受進食的快樂。

獨來獨往,是一種活法;愛好交際,也是一種活法,選擇什麼樣的活法,取決於該活法是否讓你舒心。

一個人吃飯也可以很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