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一年出山一次,步行几十里为在外的孩子打月饼


苏东坡曾言:“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在中国传统节日里,中秋意味着团圆,而团圆又绕不开月饼。在记忆中,那一块萦绕在心头的五仁月饼,成了怀念儿时味道的最佳佐证。近日,山西大同灵丘县南园村,农村留守老人们聚集在一起,有的和面团,有的摘剂子,有的包馅料,有的磕模子,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常常是一连几天直到把各家的月饼都打制玩毕。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院子里的果树已硕果累累,乡下的留守老人希望在外打工的孩子回来能一起收获这些果实。当地人制作月饼只用自己种植的胡麻榨出的胡麻油,这或许才是月饼好吃的原因吧。

邻里街坊聚集在一起,商量今年什么时候开始打,在哪打,分好次序。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在外读书、工作,老人和妇女们做好了月饼有的等孩子回来吃,有的会给孩子们寄过去。

小时候,大人们打月饼,小孩们就在旁边围着,有时候也会参与到其中,帮助大人给月饼按模子脱模。到月饼快熟时,飘出扑鼻的香味,大家的小眼珠都目不转睛眼巴巴的盯着烤炉,鼻子不停抽搐闻着那股香味,嘴里接二连三的咽口水。

月饼作为中秋文化的载体,代表着幸福和谐、团团圆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月饼里的松仁、果仁香气四溢,那若有若无的香气,是不是勾起你小时候偷偷掰开月饼,只吃馅料的记忆啊?

山西人打月饼是用上好的白面和熟油、水和制成的面团,包入红糖、芝麻、花生、核桃、葡萄干等果仁碎,和熟白面粉一起拌匀调成馅,讲究一些的还会包入玫瑰丝,这样做好的月饼是甜味的。

包入红糖、芝麻、花生、核桃、葡萄干等果仁碎,和熟白面粉一起拌匀调成馅,讲究一些的还会包入玫瑰丝,这样做好的月饼是甜味的;

说起“五仁月饼”,爱它的人爱得要死,恨它的人看都不肯多看一眼。但在诸多月饼馅儿料中,五仁月饼可谓是营养价值最高的一种。一位老人告诉摄影师:自己的儿子吃到了老家的月饼,笑称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月饼。

每人根据自己的需求提供食材,然后大家一起帮忙制作。

等候打月饼的村民们将自己加工月饼的食材有序的排列开,来晚的有时候得等上一整天。

为了能让中秋还乡的亲人吃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不少村民都是步行或者搭车从几十里外的山沟里赶来。“我们村比较偏僻,走路得一天才能到乡里,我每年出山一次到乡里的加工厂给在外打工的孩子们打月饼,中秋节他们都会回来。”白玉莹说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