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了!不動產登記聯網又提速!房產稅近在咫尺?

國務院日前印發的《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提出,2019年6月底前所有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全面實施“互聯網+不動產登記”。

“雖然我們不能說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就是為了徵收房地產稅為目的,但隨著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的逐漸建立完善和全面鋪開,其龐大的不動產信息客觀上已經成為開徵房地產稅的基礎性建設。”吉林省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張依群表示,可以說,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和全國信息數據聯網制度的建立,意味著房地產稅離我們越來越近。

據瞭解,近日多個省份發佈了推進不動產登記方案。

8月17日,河北省發佈的《關於推進不動產登記“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強房屋交易、稅費收繳、不動產登記業務協同,推進“一窗受理、並行辦理”“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分批實現不動產登記“最多跑一次”。全面推進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與房屋交易管理信息平臺相互對接,確保相關業務辦理的連續、安全、便捷。稅務部門辦理房地產交易涉稅業務時,可直接調用土地、房屋登記共享信息進行稅源信息採集,並留存納稅人確認的調用信息記錄。

8月10日,山東省發佈的《優化不動產登記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國土資源部門要在確保個人財產隱私和商業秘密的前提下,將涉及房屋的不動產登記相關結果信息實時提供給住房和城鄉建設(房管)部門,保障住房和城鄉建設(房管)部門做好房地產市場監測、監管和調控等工作。不動產登記機構受理不動產登記申請後,要即時將稅款徵收的審核材料和相關數據信息共享給稅務部門,確保稅務部門落實稅收政策、核收稅款。住房和城鄉建設(房管)和稅務部門要將新建商品房預售合同備案信息和完稅信息實時提供給不動產登記機構,滿足不動產登記工作需要。鼓勵國土資源與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等部門建立網絡連接,不動產登記機構在辦理不動產首次登記等業務時,直接通過網絡獲取符合規劃和驗收等證明材料,提高工作效率。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表示,“互聯網+不動產統一登記”的推進,是深化推進“放管服”改革的措施之一,通過信息管理建設,將會提升政府工作服務效率。

上海和重慶從2011年就開始試點徵收房產稅了,各地新房地產稅很可能會以此為參考。

近了!不動產登記聯網又提速!房產稅近在咫尺?

比如在上海,上海人第二套人均超60平米,非上海人第二套就要開始徵。你有價值600萬的二套房,一年就收你(6000000*0.6%=)36000元的房產稅。如果房子用於出租,相當於比原來少拿一半租金。如果房子漲價了,則要按規定週期進行重估交稅。房價漲,稅也是水漲船高。

如果你在重慶,舊別墅180平以內免稅,新買的別墅和住房100平以上就要交稅。如果你的房價高於均價3倍以內,稅率是0.5%,3-4倍,是1%;4倍以上,是1.2%。同樣新買一套600萬的房子,最多每年要交72000元的房產稅。有可能比收穫的租金還高,入不敷出。

參考終歸只是參考,有其他聲音認為上海重慶的標準過於溫和,並不能對樓市過熱起到真正的抑制作用。細則由各地方政府按具體情況決定,房地產稅如果要推進立法,而且可以作為長效機制去調控樓市的話,必然會更加嚴厲。

徵稅背景逐漸成熟 現在離正式徵收的2021年還有3年時間,徵收房地產稅前還有兩步要走。一是不動產登記平臺實現全國聯網,二是凍結樓市,為收稅提供穩定環境。

不動產登記平臺實現全國聯網已經於6月16日實現。為穩定樓市,降低交易頻率,從2016年開始,國家出臺了各種樓市調控政策。

如果不穩定房價,大家為逃避房地產稅而集中拋售的話,房價就會下跌。作為抵押物尋求銀行貸款的人就要拿錢來補充,使抵押物足值,而目前的槓桿率已高達70%,大家實在沒錢,就會造成“倒掛”,斷供斷貸,樓市泡沫一戳就破,後果不堪設想。

為保住買了房的人,樓價不能降,為保住還沒買房的剛需族,樓價不能漲。所以,凍結樓市,穩定房價是大方向。

言歸正傳,徵收房地產稅的條件正在一步步成熟,時間和城市也確定了下來,徵稅也很可能比預想嚴厲。未來如何落實,一起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