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阳湖大战,朱元璋用了一招,就让陈友谅后代成了外国人

陈友谅与朱元璋一样,都是元朝末年反抗朝廷暴政的起义军首领,两大斗争集团政权力量,二人有几个共同点,如:都具有坚定的革命性与亡命的痞子精神;都是投身革命后从小人物做起,凭着不俗的军事才能,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都想推翻元朝的腐败政权,革掉皇帝的命,自己来做皇帝。一个枭雄,一个英雄,所肩负的使命相同,正可谓志同道合。然而,这两支各自为政的起义军队伍,在一致反元斗争的同时,同样为了扩充实力而互相争夺地盘,两军展开了长达数年的鏖战。在鄱阳湖会战中,陈友谅一败涂地,突围时身中流矢而亡,朱元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日后建立大明皇朝清除掉了拦路虎。

潘阳湖大战,朱元璋用了一招,就让陈友谅后代成了外国人

当然最后的结局我们都知道。陈友谅败在了朱元璋的脚下,朱元璋因此深获人心,一举建立了大明王朝,其实开始朱元璋的实力远不及陈友谅,就连朱元璋自己都这样说,陈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可见在朱元璋的认知中,陈友谅可谓是一大死敌,眼中钉肉中刺,足以见得当时陈友谅的军队实力之强悍,但是拥有如此雄厚实力的陈友谅,为何会输给实力远不如自己的朱元璋呢!

潘阳湖大战,朱元璋用了一招,就让陈友谅后代成了外国人

陈友谅(1320年-1363年),湖北沔阳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陈友谅,沔阳渔家之子。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入赘到陈家,小时候有读书,略通文义,膂力过人,闲习武艺。有一卜者在察看过其祖先的墓地之后说:"日后定会富贵。"陈友谅心中暗喜。他曾任县里的小吏,但这并非他的目标。355年正月,徐寿辉遣其将倪文俊复破沔阳,陈友谅于黄蓬起义,加入红巾军,初为簿书掾,后以功升元帅。1357年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逃奔黄州,投奔陈友谅,陈友谅乘机杀了倪文俊,吞并了他的军队,自称宣慰使,随即又称平章政事。358年,陈友谅率军攻陷安庆。利用徐寿辉与倪文俊的矛盾,成为了更高一级的将领,可见为谋其位,不择手段,已初现个人处事之风,这种风格其实也为最后的失败埋下了一丝伏笔,其中缘由由此可见一斑,当时,长江以南只有陈友谅部最强。朱元璋攻取太平府(今安徽马鞍山)后,与他为邻。陈友谅攻陷池州,朱元璋派常遇春率军前去攻打陈友谅,夺取池州。赵普胜是有名的骁将,号称"双刀赵"。朱元璋为此担忧不已,于是引诱赵普胜的食客,让他潜入陈友谅军中去离间赵普胜。赵普胜没有发觉,见到陈友谅的使者总是诉说自己的功劳,觉得自己有恩于陈,脸上露出悻悻的表情。陈友谅由此怀恨心中,怀疑他要背叛自己。此后,陈友谅便愈加骄狂。陈友谅部进驻采石矶后,他派遣部将假装到徐寿辉面前陈述事情,趁机安排壮士用铁器击碎徐寿辉的脑袋。徐寿辉一死,陈友谅便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元大义,太师邹普胜以下都是以前的旧官。

潘阳湖大战,朱元璋用了一招,就让陈友谅后代成了外国人

陈友谅性情强硬而多疑,喜欢以权术控制部下。他已自称皇帝,而且尽占江西、湖广之地,火烧陈友谅便自恃兵力强大,想向东攻取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朱元璋担心陈友谅与张士诚联合,在刘基的建议下,遣胡大海直取广信府(今江西上饶)断其后路,又设计命陈友谅的老朋友康茂才写信引诱他,让他迅速赶来。陈友谅果然率水师东下,到达江东桥,呼叫康茂才,无人答应,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于是强烈的敌火嗅觉,使得双方展开了漫长的征战之旅,这场战争更是决定着,整个国家发展和走向,甚至可以直接大胆地说,整个国家是姓“朱”还是姓“陈”。

潘阳湖大战,朱元璋用了一招,就让陈友谅后代成了外国人

更是在十四世纪六十年代,陈友谅率大军压境,杀害朱元璋手下大将,攻克太平重镇,兵将傀儡皇帝徐寿辉杀死,这时的他可谓是得志非凡,天下在其手中即将大统。已经进行登基,国号为大汉,却又因为一场暴风雨而未能成礼。在此时,朱元璋的发小刘伯温主张主动出击与陈友谅决一死战,还利用了陈友谅的旧日朋友康茂才,进行诱骗,最终将其击败,最后更是率六十万大军攻打洪都,使陈友谅大伤元气,在潘阳湖大败,陈友谅当时从船中伸出头来,指挥作战,却被飞箭射中,贯穿头颅,陈友谅当即死去。

潘阳湖大战,朱元璋用了一招,就让陈友谅后代成了外国人

其实作为实力远胜于朱元璋的陈友谅,集天时地利优势与一身,无论是在财力兵力,地理位置都比朱元璋强,但是朱元璋有个优势是,朱元璋的大将都是发小,忠心耿耿,别无二心,一起出谋划策打天下。而陈友谅做事却各种猜疑,不善于用人,导致背叛兵败,也是自然之理,大将突围后,奉其子陈理为帝,但陈理最终被迫降于朱元璋,但是朱元璋并没有怪罪陈理,反而还加封陈理为归德侯,而其祖父也被封为承恩侯,随着陈理年级越来越大,总是口中埋怨,朱元璋闻言认为此孩子还小,害怕受他人蛊惑,不宜留在身边,应该遣送远方,于是朱元璋即将陈理及其家属送往高丽,也就是今天的朝鲜韩国一带,在那里他们进行了落叶生根,开枝散叶繁衍不息,于是名赫一时的陈友谅,她的后裔便成为了韩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