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秒變「襲擊炸彈」?反無人機作戰的「集結號」吹響

无人机秒变“袭击炸弹”?反无人机作战的“集结号”吹响

无人机秒变“袭击炸弹”?反无人机作战的“集结号”吹响

新聞背景

前不久,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在首都加拉加斯出席一場軍隊紀念活動時,突然遭遇無人機襲擊。雖然總統事後安全撤離,但此事令人心有餘悸,因為像這種大型公開場合,無人機也能變成可怕的攻擊性武器!昔日,面對飛抵總統府偷拍偵察的無人機,美國防空部隊曾發射了數百發炮彈,然而個頭小、身姿靈巧的無人機卻毫髮無損。目前,美軍已將無人機列為“五大威脅平臺”中最具有破壞力的空中威脅之一,世人到底該如何防範來自空中的“無人機炸彈”呢?

與日俱增的無人機“空中噩夢”

低空飛行的無人機、半空中傳來的爆炸聲、數千名列隊的士兵四處逃散……這是《紐約時報》描述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遭遇無人機襲擊的場景。委內瑞拉內政部事後證實,這場“人類歷史上第一例用無人機刺殺一國元首”的行動,事實上是襲擊者使用一架載有爆炸物的無人機,欲對總統馬杜羅展開的“暗殺行動”。

近年來,來自無人機的恐怖威脅與日俱增。今年年初,英國舉行皇家婚禮時,英國特別空勤團SAS專門使用“無人機摧毀器”來阻止可能發生的恐怖分子無人機恐襲事件。此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曾在敘利亞戰場上利用廉價的商用無人機投放手榴彈。俄羅斯世界盃開幕之前,“伊斯蘭國”還在社交網絡上展示了裝備著手榴彈、迫擊炮彈和炸彈的無人機武器,意圖以此發起空中恐怖襲擊。

說起愈演愈烈的無人機空中襲擊威脅,俄羅斯最有發言權。2018年1月,13架無人機“組團”對俄羅斯駐敘利亞赫梅米姆空軍基地和塔爾圖斯海軍基地發動偷襲。俄軍電子戰部隊成功控制了6架無人機,剩餘7架則全部被晝夜執勤的“鎧甲-S”型防空導彈系統擊落。此後,無人機空襲浪潮一直“高燒不退”,俄軍先後於4月、5月、6月和7月又接連遭遇數起無人機編隊襲擊事件。通過對截獲的無人機進行解剖分析,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恐怖分子可以從100公里外放飛這些無人機,而且它們都是由市場上隨處可見的消費級無人機直接改裝而來的。

事實上,早在2015年1月,一架白色小型無人機就落到了白宮院內。2016年4月,為抗議日本政府重啟核電站計劃,竟有人操控一架裝有福島放射物沙子的無人機闖進了首相辦公室。2017年7月,為了避風,一名業餘攝影師甚至直接將無人機迫降在了“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上,而且還沒有被人發現。今年7月18日,也門胡賽族武裝使用自殺式無人機襲擊了沙特首都利雅得的一座煉油廠。這些“機器殺人蜂”一旦得逞,血腥殺戮恐難避免。

吹響反無人機作戰的“集結號”

近年來頻頻成為軍事鬥爭焦點的無人機,促使現有的作戰理論、作戰樣式和作戰環境發生了深刻變革。而在非傳統軍事鬥爭領域,無人機在天空的“恣意妄為”,極有可能造成墜落傷人、逼停戰機或延誤航班,甚至有可能成為恐怖分子發動突然襲擊的“邪惡幫兇”。

隨著無人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各軍事大國已將注意力集中到反無人機技術領域,並通過制定各項政策為反無人機技術發展“亮綠燈”。2012年,為搶佔反無人機領域的技術制高點,美國開始制定並建立可迅速應對無人機威脅的防空體系,並將其上升為反無人機國家戰略。針對敘利亞戰場上恐怖分子使用無人機頻繁發起的恐怖襲擊,俄羅斯國防部從今年秋季開始在俄軍軍事訓練計劃中增設了反無人機訓練內容,主要培訓俄軍使用自動武器、狙擊步槍和大口徑武器擊落無人機的能力。

為吹響反無人機作戰的“集結號”,反無人機系統應運而生,有望成為解決無人機問題的“釜底抽薪”之策。開展反無人機作戰,技術原理並不複雜,首先要對無人機進行探測跟蹤和偵察預警,然後根據實際作戰情況,選擇最適合打下無人機的殺傷手段。在對無人機開展定點清除的過程中,還要採取積極主動的偽裝防護方法和手段,降低被無人機預先偵察並反擊的可能性。

瞄準,擊發——上一秒還好好飛行的無人機,悄無聲息地墜落地面。用來打下無人機的,是美國專門研發的反無人機步槍。這種反無人機步槍外形與現役步槍尤為相似,內部構造卻大不相同,戰鬥部不再是剛勁烈火的彈藥,而是依靠天線發出的電磁波信號。正是這個強有力的干擾信號,使無人機迅速中斷了遠程控制,並最終失控墜毀。

目前,美軍每年都會開展專門的反無人機演習,旨在測試在研反無人機武器的實戰能力。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黑色標槍”反無人機演習,甚至動用了F-22戰鬥機和“捕食者”無人機這些美軍現役戰機中的王牌翹楚,專門用來研究針對無人機的探測、識別、跟蹤和有效擊毀無人機系統的戰術方法。

俄軍為防範無人機在空中的“小動作”,已經在各大城市建立了能夠探測低空飛行目標的雷達設施。英國於2016年將反無人機技術上升為國家無人系統戰略的一部分,並啟用反無人機信息中心對無人機在恐怖主義、運輸危險品和違禁物品等領域的不正當應用開展研究。法國也開展了名為“全球反無人系統技術和方法的分析與評估”研究計劃,旨在為警用和軍用反無人機應用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為預防襲擊佈下天羅地網

其實,無人機並非防不勝防,人們正在空中為無人機佈下天羅地網。

目前,反無人機技術主要包括硬殺傷和軟殺傷兩種技術手段。應對無人機最常用的武器,就是堪稱硬殺傷“鐵拳”的防空武器系統。美國陸軍正在基於“擴展區域防禦與生存能力”項目,推進反無人機系統研究。這套系統發射的微型動能殺傷攔截器是一種袖珍導彈,可通過雷達回波信號直接命中目標。此外,美國陸軍“復仇者”系統還配備了“毒刺”導彈和高射機槍,可用於擊落微小型無人機。

不過,動輒使用防空武器打擊無人機有些“大材小用”,從打擊成本上算有些划不來。一旦遭遇體積小巧、大編隊的無人機群採用蜂群戰術來襲時,留給防空系統的反應時間極少。在硬殺傷領域,高能激光發揮了“以柔克剛”的神奇效果。激光武器系統具有快速、靈活、抗電磁干擾等優點,可摧毀小型無人機。2009年,美軍開創了利用激光武器擊落無人機的先河。2015年8月,美國波音公司演示了“緊湊型激光武器系統”的反無人機能力,可在40公里範圍內對無人機目標進行精準識別和追蹤。

無人機在飛行中主要依靠無線電磁信號進行導航和控制,但這些通信鏈路的安全性不高,容易遭遇干擾和破壞。電磁技術和網絡技術等軟殺傷手段就是利用了無人機的這個軟肋。使用電磁技術可有效欺騙或干擾無人機與後方控制平臺的通信,同時還可對GPS信號進行干擾,使無人機不僅被“矇住雙眼”,甚至被“迷了心竅”。電磁脈衝、高功率微波甚至可使無防護的無人機電子元件暫時失效或燒燬,從而使無人機陷於“空中癱瘓”或是直接墜機。俄羅斯最新研發的“薔薇航空”新型電子戰系統,可同時對多種信號的無人機實施電磁壓制和指令欺騙,在搶奪控制權後肢解無人機,甚至還將通過無人機與後方控制系統的通信追根溯源,引導己方火力對無人機的地面控制中樞開展火力打擊。在俄軍介入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中,就曾多次出現利用電子戰系統摧毀敵方無人機的經典戰例。

此外,韓國科學技術院研究人員還發明瞭一種利用聲波干擾無人機硬件的反無人機作戰方法,可使無人機喪失工作能力。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正在開展的無人機干擾系統,是一種可攜帶紅外近距離傳感器的身管發射武器,通過在無人機周圍噴射導電碳纖維,來干擾無人機通信信號,起到殺傷無人機的作戰效果。

反無人機系統的技術集大成也是發展的重要方向。2010年6月,美國海軍在海上使用加裝激光武器的“密集陣”防空系統,成功擊落了3.2公里外時速高達480公里的無人機。歐洲聯合研製的集探測、跟蹤與干擾功能於一體的反無人機系統(AUDS),綜合運用電磁干擾和光學干擾等技術手段,能有效防禦8公里範圍內的無人機目標。通過大功率的電磁干擾,該系統可切斷無人機與控制平臺一切數據通信,最終可在15秒內迫使無人機降落。

當然,反無人機武器的發展還面臨著遠距離探測跟蹤、識別區分不同無人機以及電磁干擾信號複雜、破解數據加密方式等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反無人機設備自身存在的安全漏洞,也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對合理使用的無人機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可以預見,圍繞無人機飛行與反飛行的技術博弈將長期進行下去。(墨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