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特冶:道岔設備新材料領域的「領頭羊」

北京特冶:道岔設備新材料領域的“領頭羊”

20年風雨兼程,20年堅強磨礪,伴隨著時代科技發展的步伐,北京特冶工貿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社會資源,已經形成 “ 產 、 學 、研 ” 相結合的一體化模式的開發體系,成為了道岔設備新材料研發領域的“領頭羊”。

北京特冶:道岔設備新材料領域的“領頭羊”

鐵路,承載經濟命脈;道岔,奠基軌道脊樑。

重載線路曲線鋼軌壽命是鐵路線路重要環節;鐵路道岔是鐵路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設備,是鐵路軌道最薄弱的環節,其發展水平集中體現了一個國家鐵路建設的核心能力。

隨著我囯鐵路重載事業的發展,鋼軌的服役條件越來越惡劣,輪軌接觸疲勞造成的軌頭磨耗、剝離掉塊等傷損屢見不鮮,嚴重影響了鋼軌及道岔的使用壽命和行車安全。

據統計,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已超過12萬公里,道岔使用數量已達到19萬組。然而,由於鋼軌磨損等原因,平均每年我國鐵路除新線建設以外的鋼軌更換總量約為6000km(約72萬噸)。

U20Mn貝氏體鋼材料是一種低碳貝式體/馬式體復相組織的新材料,與傳統高碳鋼軌材料相比,具有高強度、高韌性、高耐磨的特點,特別是底溫韌性儲備較高,適應重載線路運行需要,延長使用壽命,減少道岔及道岔配件的更換次數和對運輸行車的干擾,具有很高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因此,利用貝氏體鋼高強韌性的特點,研究貝氏體鋼軌及道岔用貝氏體鋼部件,對於提高我國重載鐵路裝備水平、解決重載鐵路和曲線區段鋼軌滾動接觸疲勞和磨耗等傷損問題、延長道岔部件的使用壽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採用U20Mn貝氏體材質作為重載線路曲線軌,鋼軌減磨提高四倍。

採用U20Mn材質製造的尖軌、基本軌、護軌較普通材質壽命提高5倍,製造的合金鋼轍叉較普通材質壽命提高3倍。

初步估算,採用貝氏體鋼軌,每年我國可節約鋼軌使用量1000km(12萬噸)以上,減少直接維護成本超過8億元,同時在根本上解決我國大軸重重載貨運發展的瓶頸難題,從而助推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

在中國高速鐵路和重載鐵路建設大發展的機遇下,在中國鐵路總公司大力支持下,北京特冶工貿有限公司瞄準世界前沿,聯合全國頂尖研究單位,堅持中國“智”造,在鋼軌材料創新和道岔結構優化上獲得重大突破,研究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U20Mn貝氏鋼軌材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中國重載鐵路建設保駕護航。

全世界都在研究被譽為是“21世紀的鋼軌材料-貝氏體鋼軌”。中國的貝氏體鋼軌研究,走出了實驗室,實現了產業化,形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U20Mn貝氏體重載鋼軌及道岔研發、生產和應用示範基地。彎道超車,實現了全世界唯一將貝氏體納入國家鐵路行業標準的國家,全面提升了中國重載鋼軌鋼製備的國際地位,同時,形成清潔能源,整體節能降耗。

中國鐵路貝氏體鋼軌躋身於世界鐵路基礎建設的先進行列。這小小基礎材料設備,已在全國重載、提速、普鐵、地鐵、城軌路上廣泛應用,不僅為我國鐵路建設與世界鐵路建設縮短了差距,加快鐵路現代化建設步伐,還為國內城市建設踩了一腳“油門”。

北京特冶:道岔設備新材料領域的“領頭羊”

正所謂 “器以載道、物以傳情”,作為行業領軍企業的典型代表,北京特冶工貿有限責任公司發展正逢迎上國內鐵路小型設備材料不斷創新,鐵路高新技術的突飛猛漲。在這關鍵時刻,北京特冶工貿既是鐵路高新技術的忠實推動者,也是為國內鐵路基礎建設高速發展的身體力行者。在總經理張志強帶領下,北京特冶工貿有限責任公司以精湛的匠心精神,創新的技術、優質的服務,推動我國鋼鐵行業產品的升級換代與結構調整,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助推我國高端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為國內鐵路基礎建設與國際接軌開創了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