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夕夕,是中國市場造就了「拼多多」還是拼多多滿足了大衆需求?

最近,大家還未從“問題疫苗”時間中緩過神來,“拼多多”又一發不可收的的席捲而來。拼多多已經不止一次被人們“端上餐桌”。

今年六月份,被曝光拼多多電商平臺上有不少涉黃、涉暴力且涉違法的商品,包括開刃刀、偽基站設備、摩托車車牌及充氣娃娃等。對於拼多多這個平臺,大家自己感受,開店是非常簡潔方便的,隨便一件商品就能成為其商家,無需個人信息和商品信息審核。此次事件被曝光之後,其官方反應也非常迅捷,在其官方網站聲明,對此高度重視,近期排查,啟動全面、系統清理,關閉涉事店鋪,下架違規商品,嚴重者被憑條列入黑名單。此次事件也可以說給拼多多敲響了警鐘。

拼多多的運營模式大家可以追想到閒魚,閒魚是淘寶旗下的產品,目的是為了方便個體戶將自己閒置的物品拍賣出去,簡而言之就是“二手貨交易平臺”。這也是方便了人民群眾,但是閒魚的管理體制可謂說是上綱上線,所以說拼多多還是需要把關注點放在一些該注重的地方,才能避免一些嚴重問題的出現。

今年6月底,剛剛成立三年的“新電商”平臺——拼多多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招股說明書。中國電商企業到美國上市,對於股市投資者來說,已經不是稀奇事。但是,拼多多的IPO,雖然不在國內A股,仍然引起國內投資者的高度關注。

北京時間7月26日晚,拼多多正式登陸納斯達克。這一天,美股市場成就了拼多多近300億美元的市值,也成就了拼多多創始人黃崢這一電商新貴過百億美元的身家。

截至當日美股收盤,拼多多股價漲幅為40.53%,報收26.70美元/股,市值高達295.78億美元。

一個值得注意的背景是,今年以來,很多已經在美國等地上市的中國公司,以“獨角獸”的名義正在迴歸中國A股和港股,香港甚至為了接納它們而改變了上市規則,內地A股雖仍然堅持同股同權,但也以CDR試點向它們打開了大門。在這樣的背景下,拼多多這樣一家還算稚嫩的中國企業,何以捨近求遠,要到美國上市?

拼多多上市首日,網上一個段子流出,說小米新品、松下新品、老於媽、粵利粵、康帥傅、娃娃哈、太白兔、七匹狠、綠剪口香糖、可日可樂等品牌發來祝賀,就是諷刺拼多多上山寨貨多。

拼夕夕,是中國市場造就了“拼多多”還是拼多多滿足了大眾需求?

7月28日,創維數字(000810)大股東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針對拼多多購物平臺出現大量假冒創維品牌的電視產品銷售的問題發佈聲明稱,公司正與拼多多嚴正交涉,要求其即日停止所有假冒創維電視產品的展示及銷售活動。公司保留追究拼多多及相關侵權方責任的全部法律權利。

據悉,當年淘寶起步也是假貨橫行,阿里巴巴CEO馬雲被指最多的就是淘寶賣假貨,這些年,阿里巴巴逐漸轉型,尤其是阿里巴巴上市以後,對良莠不齊的中小賣家進行了大量整頓,將更多優質資源轉向了天貓的品牌賣家,情況才得以改善。

最近拼多多CEO黃崢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淘寶經歷過的苦難,拼多多一個不會少。“歷史不會厚待誰,每個時間段的陣痛都會經歷。”

其實說實話,國內只要牽扯到購物的平臺,不管是大還是小,基本都涉及假冒偽略產品,就拿京東來說吧,大家都知道京東是一個只賣正品的平臺。怎麼說呢,我相信各位讀者心裡都知道,京東商城難道真的全都是正品行貨嗎?隨便逛一逛京東看看那些消費者的評價,大家也是耳目共睹的,只不過相對來說,京東對於假貨的打擊力度比較大,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些假貨還是在京東上名正言順的打著正品的旗號在肆意銷售。所以說拼多多發展的時間並不長,拼多多給多少人帶來了多少便捷,中國有多少高端消費者?高消費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意味著什麼?拼多多這個平臺是做給大眾消費的平臺,如果人人都能消費的起高端商品,那麼就沒有這麼大的山寨市場。

所以一個購物平臺,是要結合大多數消費者的承受能力。誰不喜歡價格便宜質量還好的產品呢?再說近些年來,中國製造已經堪比正品的質量,不少國外學者對Made in China,都歎為觀止。中國有句古話“假亦真時真亦假,假假真真”。當一個產品的質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說和真的相媲美,只不過有些產品需要正品的牌子和名聲,來創造市場,這樣所謂的“山寨貨”就出現了。早期的產品,由於技術的落後性,山寨只有其型沒有“硬貨”,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你敢保證山寨貨就沒有正品質量高?還是那句話“山寨貨”之所以成為山寨貨,是因為人們所謂的“思維定勢”,認為不是正規品牌指定的正規廠家生產,從而就覺得是山寨。那麼可以想一想,很多正品價格都是透明的,那麼為何還要購買性價比高,質量也差不多的“山寨貨”呢?

這種現象可以看出,大眾關注的還是產品的質量,品牌只是為高端消費人群而定一個噱頭。只要硬性條件過得去,“山寨貨”可以說只缺一樣東西,那就是品牌。大家都知道,一款產品在初期市場是多麼的緊俏,再放在國內,這個市場競爭是多麼的激烈。為什麼要打著品牌的旗子?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去拓展市場,也不用擔心生產的東西囤倉、封藏。這樣的想法相信大多數仿製生產商都考慮過。所以大家還是保持一個理性的態度來看待Made in China,因為現如今的Made in China 幾乎遍及所有產品,其中不乏國外大牌。

拼夕夕,是中國市場造就了“拼多多”還是拼多多滿足了大眾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