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收儲要變了!補貼種糧的日子馬上結束?

最近,國家發改委公佈了《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隨著農業供給側機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政策性收儲退出市場的呼聲不斷增多。從另一方面,為廣大農民朋友託底的政策性收儲一旦沒有了,

怎樣賣糧,才能保障利益不受損呢?

糧食收儲要變了!補貼種糧的日子馬上結束?

X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糧食的政策性收購價格制度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農民的定心丸,不管市場行情如何變化,國家政策都能給收入兜底。最近這兩年,這項制度經歷了多次調整,棉花、大豆、玉米都開始了調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政策性收儲退出市場的呼聲也越來越高,這難免讓大家感覺心裡不太踏實。

最近國家糧食局已經開始制定全新的政策,《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已經對外公佈。

最值得關注的是,條例裡面依然規定:當糧食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時,為保障市場供應、保護種糧農民利益,必要時可由國務院決定在糧食主產區對稻穀、小麥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其實國家對農民的保障還是很全面的,政策調整,也不會忽視農民的利益。

糧食收儲要變了!補貼種糧的日子馬上結束?

X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另外一方面,徵求意見稿明確,國家培育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糧食市場體系,鼓勵多種所有制市場主體從事糧食經營活動,促進公平競爭。嚴禁以非法手段阻礙糧食自由流通。糧食價格主要由市場供求形成。發揮流通對生產和消費的引導作用,增加綠色優質糧食供給,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這段規定和農民有非常直接的關係。糧食市場開放,競爭有序,意味著糧食在全國範圍內能夠更加自由靈活地流通,這為打破各區域市場之間的界限提供了政策性的指導,而鼓勵多種所有制市場主體從事糧食經營活動,意味著以後可以收購農民糧食的企業會越來也多,性質會更豐富,除了國有企業之外,私營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都會成為銷售糧食的對象。

糧食收儲要變了!補貼種糧的日子馬上結束?

X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不過這種開放從長期來看是利,但在眼下也有可能變成一種壓力。徵求意見稿明確,糧食價格主要由市場供求形成,這意味著,以後賣糧要更加註重市場動向,在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得懂市場,學會隨行就市。

另外,政策強調增加綠色優質糧食供給,則是給糧食生產吹響了轉型升級的號角。強化市場引導,讓市場主體更加多元,這給優質產品帶來了更大的銷售空間和利潤空間,先進的種植方式,優質的糧食品種,都會因此而受益。反過來講,如果不改進技術,完全靠補貼過日子,今後種糧的收益就可能越來越低。

從總體趨勢來看,簡政放權是目前的趨勢,在糧食銷售領域,市場的力量也會表現得更加明顯。國家會一如既往地保護糧農朋友們的基本收入,如何在種糧過程中凸顯水平,提高收入,需要大家開動腦筋,研究政策,想新點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