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男孩堅持3年多幫環衛工母親撿垃圾 夢想早日工作讓母親享福

8月28日下午3點,貴陽花香村三角花園。剛上九年級的鐘華建,在大太陽底下,拿起一個大大的黑色塑料袋,走向垃圾箱,他麻利地將垃圾箱裡的鐵桶抽出,熟練地把垃圾倒進黑色塑料袋。

垃圾清理乾淨後,男孩沒有停下來,他繼續跟著母親蹲在綠化帶裡,徒手將掉落的枯枝爛葉一把把掰斷,再放進垃圾袋。一分鐘不到,周圍五六平方米寬的區域迅速被打掃乾淨,連常年從事環衛工作的母親,速度都沒他快。

這一天,是15歲的鐘華建第512天幫環衛工母親劉小先在街頭幹活。

15歲男孩堅持3年多幫環衛工母親撿垃圾 夢想早日工作讓母親享福

鍾華建幫母親收拾垃圾。

9歲那年,他突然懂得心疼母親

貴陽遵義路。從新路口到火車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然而,曾經小腿骨折過的劉小先每天都要在這條路走上數十趟,因為她主要負責這一帶的綠化環衛工作。

2013年之前,丈夫鍾遠林身體還行時,家裡的重擔自然落在丈夫肩上,那時,劉小先沒那麼大的壓力,當時,她只負責遵義路路段的綠化環衛工作。

不幸的是,到了2014年,鍾遠林由於常年勞疾,患上了腰椎、頸椎病,漸漸失去了乾重活的能力,家裡主要的經濟來源突然斷了。

而這時,小兒子鍾華建和哥哥都在上學。百般無奈之下,劉小先只好一邊幹環衛工作,一邊在家附近攬零活做,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就讀貴陽市朝陽小學三年級的鐘華建發現,母親總是天還未亮就出門,直到天黑才回家。出於好奇,他悄悄來到母親工作的地方,不料卻看見了難受的一幕:母親每天要不停地在遵義路一帶來回打掃衛生,由於腿部受過傷,母親走起路來,一瘸一拐。

那一天,9歲的鐘華建第一次懂得心疼。他心疼53歲的母親。

搬磚扛瓦,孩子的手掌磨出老繭

知道母親的秘密後,鍾華建跟哥哥商量,只要母親外出攬活,兄弟倆就一定緊跟著,幫母親分擔。

一天,鍾華建和哥哥看到體育館附近有老闆在招小工下瓷磚,兄弟倆趕緊叫來母親,母子三人攬到了這份活兒。

“我現在還記得,一塊瓷磚有8公斤重,我一次能背兩到三塊。”鍾華建和哥哥堅持工作了3個多小時,瓷磚大約有四五噸重,最後每人得了40塊錢。

起初,母親擔心兄弟倆砸到腳,並不同意他們參與。他們就用可以鍛鍊身體為理由,母親才勉強同意。

哥倆清楚,父親失去勞動力後,母親做環衛工作月工資才1600餘元,而他倆都在上學,家裡開支確實緊張。因此,只要發現母親在外攬活,哥倆都要去幫忙,一是為了增加家裡的經濟收入,二是希望母親不要那麼辛苦。時間長了,兩人的手都磨出了老繭。

“他家這兩個娃,確實乖。”鄰居張大爺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些年來,鄰居們有目共睹,兩個孩子從小就跟著母親幹苦力,比起很多要啥有啥的孩子來說,簡直是鮮明的對比。

記者在鍾華建家看到,確實一件像樣的傢俱都沒有,牆面上屋簷下,被煙燻得烏黑烏黑的。

凌晨5點,他看到貴陽溫暖的模樣

鍾華建念小學五年級時,位於他們家附近的建材市場被拆除,搬瓷磚下建材的活便開始少了起來。

五年級下學期,鍾華建心裡又嘀咕,既然沒磚搬了,但也不能老待在家裡。他決定,既然母親打掃衛生如此辛苦,他也要跟著母親一塊出門,多幹活減少母親的工作量,讓母親能早點回家吃飯。

鍾華建笑著回憶自己第一次幫母親打掃衛生的心情,那是2014年3月1日。“還是有點害羞,一路上都是躲起撿垃圾,撿了幾天後,才慢慢習慣。”

除了上學的時間,到了寒暑假及週末、節假日,鍾華建都堅持著。

因此,鍾華建知道貴陽每天凌晨5點的模樣。

那個時間段,遵義路上幾乎沒人,能看到的都是環衛工。多數時候,大家會相互幫忙,即便不是自己區域的垃圾,只要看到了,都會彎下腰去撿。每當看到這一幕,他都覺得特別暖心。

這一堅持,至今已是3年多。

“他家這兩個孩子,都懂事。”劉小先所屬的貴陽山清水秀清潔環保有限公司楊經理說,劉小先在公司幹了五六年環衛工作,是最能吃苦的員工之一。他們經常看到劉阿姨的兩個兒子來幫忙,特別是小兒子,幹起活來不怕苦不怕髒,有時甚至幹得比劉阿姨還好。

他的夢想,早日工作讓母親享福

8月28日下午3點,記者在貴陽市花香村三角花園,目睹了鍾華建幫母親幹活的過程。在和母親收拾垃圾桶時,鍾華建動作十分嫻熟,短短半分鐘就把垃圾桶裡的垃圾倒進了塑料袋。

15歲男孩堅持3年多幫環衛工母親撿垃圾 夢想早日工作讓母親享福

鍾華建幫母親收拾垃圾。

​​ 垃圾清理乾淨後,他並沒有閒下來,而是跟著母親蹲在綠化帶,徒手將枯爛的樹葉一把一把掰斷,放進垃圾袋。由於動作十分麻利,在掰殘枝敗葉時,就像機器一樣,嘩嘩地“絞”過去。不到一分鐘,五六平方米寬的區域很快就打掃好了。

“如果不是經常幹,動作哪有這麼利索。”路過的市民稱讚道。

明年,鍾華建就要考高中了,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能考上實驗三中,之後再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畢業後,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那時,他就可以好好照顧母親,讓母親早點退休享福。

聽孩子這麼一說,一旁的劉小先輕輕抹去眼角的淚水。她說,孩子從小學三年級就幫她背磚,做家務,到了五年級就一直陪她在街頭撿垃圾,這些年,還好有兒子幫忙,她才稍微能休息片刻。

劉小先說,孩子不但不怕吃苦,還特別孝順懂事。有一次,她準備買一本孝敬父母的書給孩子學習,結果鍾華建一邊阻止一邊安慰她說,“買什麼書嘛,以後我會孝順你的,老媽。”劉小先說,每當她掃地回家說哪裡疼時,兒子都會主動幫她捶背。

曾經,劉小先走路太累,骨折的那條腿腳底疼得厲害,鍾華建知道後,每天給她泡腳,按摩,有時他自己還買來藥酒給她擦,一遍又一遍。那次,兒子整整給她按摩了兩個多月,後來,她腳痛的毛病還真治好了。

除了照顧媽媽外,鍾華建也很關心父親。雖然父親話不多,平時靠撿白色垃圾變賣補貼家用,可是,父親一旦犯病,他都會第一時間到藥房幫父親買藥。

“家裡窮,沒錢讓兒子像其他孩子那樣穿好的吃好的,很對不起他們。有時候,雖然累到掉眼淚,但是一想到兩個懂事的兒子,再苦再累都值得。”劉小先說。

圖文:記者 田儒森 實習生 歐寧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