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吃大運河系列之老北京小吃

經過十幾期的介紹,臉哥帶著大家也算是逛遍大運河文化沿線之一的北京地區了,從“通州三絕”開始,再到市井小吃,再到宮廷御食,臉哥可以說把稍知名的小吃都給大家介紹了一遍,當然,老北京城故事多、巷子深,有名的小吃多了去了,臉哥介紹的只是九牛一毛,但畢竟系列的篇幅有限,所以臉哥的逛吃大運河系列之北京篇暫且告一段落,從下期開始,臉哥會介紹一些其他地區的美味,今天,臉哥會概括一下老北京小吃的的獨特之處,算是做個總結,各位同學要注意聽課啦。

說起老北京小吃的特點,可謂是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堪稱有口皆碑。因為過去的北京小吃都在廟會或沿街集市上叫賣,人們總是在無意中碰到,所以老北京們形象地稱之為“碰頭食”。其中較著名的小吃有“老北京十三絕”等。而“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之前臉哥也有過介紹,這十三絕分別是:“豆麵糕、艾窩窩、糖卷果、薑絲排叉、糖耳朵、麵茶、饊子麻花、蛤蟆吐蜜、焦圈、糖火燒、豌豆黃、炒肝、奶油炸糕”。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老北京小吃

這些小吃融合了漢、回、蒙、滿等多民族風味小吃以及明、清宮廷小吃的風格而形成,品種多,風味獨特,種類大約二、三百種。包括佐餐下酒小菜(如白水羊頭、爆肚、白魁燒羊頭、芥末墩子等)、宴席上所用麵點(如小窩頭、肉末燒餅、羊眼兒包子、五福壽桃、麻茸包等)以及作零食或早點、夜霄的多種小食品(如艾窩窩、驢打滾等),可謂是種類繁多。

在這幾百種小吃裡,比較出名的有豆汁、灌腸、炒肝、麻豆腐、炸醬麵等。還有一些老字號專營的特色品種,比如仿膳飯莊的小窩窩、肉末燒餅、豌豆黃、芸豆卷,豐澤園飯莊的銀絲捲,東來順飯莊的奶油炸糕,合義齋飯館的大灌腸,同和居的烤饅頭,北京飯莊的麻茸包,大順齋點廠的糖火燒等,都是一些耳熟能詳的特色小吃,而其它沒有相應專賣店的小吃也都是可以在北京各小吃店及夜市的飲食攤上買到的,十分接地氣。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老北京小吃

除了種類多的特點以外,還有歷史悠久的另一特點,清代《都門竹枝詞》寫道:“日斜戲散歸何處,宴樂居同六和局。三大錢兒買甜花,切糕鬼腿鬧喳喳,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麵茶;涼果糕炸糖耳朵,吊爐燒餅艾窩窩,叉子火燒剛賣得,又聽硬麵叫餑餑;燒麥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爆肚油肝香灌腸,木須黃菜片兒湯。”從這首詩可以看出,清代是老北京小吃盛行的時代,許多小吃都是這段時間興起的,當然,也有明代甚至更早之前出現的。而這些悠遠的歷史故事,也讓老北京的小吃文化添上了一股古典氣息。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老北京小吃

總的來說,北京小吃是深蘊於特定歷史文化背景下的一項重要文化成果。它的每一個品種的製作方式、食用方式等,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北京人特有的審美意趣。它既是物化的北京都城史的一塊“活化石”,又是京味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老北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老北京小吃

逛吃大運河系列之老北京小吃

我們是大運河文化在線,是大運河文化的傳承者,也是運河歷史故事的講述者,更是文創產業搭建的探索者,關注我們,帶你體驗更有趣的文化之旅。官方網站以及公眾號名稱同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