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王澍,生於1963年11月,迄今為止,王澍有數十個頭銜,但每一個都抵不過“2012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的稱號。通過15個經典案例,一起走進王澍的建築世界。

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建築風格兼顧了傳統江南水鄉的特色和現代建築理念。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建築外立面採用260萬片江南小青瓦,5.1萬根鋼索以網狀肌理寓意互聯網。整體呈現江南古老建築與現代網絡相融共生的和美場景,也和整個烏鎮形成富有生機的時代對話。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整個中心建築面積8.1萬平方米,場館分會議中心、接待中心和展覽中心三個功能區塊。其中佔地4000平方米的主會場可容納3000名嘉賓記者參會,另有十餘個大小會場,用於舉辦互聯網大會各分論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走進會展中心,像是進入古色古香的江南園林。白牆灰瓦、小橋流水,古拙的外立面讓這座現代化建築完美的融入了江南風景,而一些古建築上的木結構,青石磚等元素,也點綴其中。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文村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在嘗試學校、博物館、公寓等類型的項目後,洞橋文村是王澍的第一個農居房項目。

文村依山沿河而建,周圍是農田。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清晨,濃霧下的文村新建農居房,大部分新建建築位於村子西端,此外,文村中的部分老建築也經過裡面改造和修繕。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從農村房的使用上,建築師針對家庭結構也有所考量:一棟房住上下三代人的情況在農村十分常見,但是不同代的人總有各自年代的生活習慣,一起生活難免會有矛盾。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而文村新農居房的結構是:大部分農居都有貫穿三樓的天井,而一樓與二三樓在屋內是不能上下走通的,一樓的人只能通過屋外的樓梯上樓,這就意味著二三樓的年輕人生活不會被一樓的老年人打擾。但是通過內部的天井,兩三代人還是可以有視線和聲音的交流。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

杭州有座象山,一彎清水環繞。依山傍水,有人築起樓房。這樓房並無規則的錯落在那裡,似乎是從山腳下生長出來的。這裡就是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從這批建築裡,可以看到建築師王澍的個性,看到手工年代的下水道,甚至能見到古建築上樑時的桃符,上面虔誠地寫著:上樑大吉。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在這裡可以體會出一種中西文化的交融,更多是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陰陽八卦、書法繪畫,無所不包。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水中的美院,也顯示出作者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追求。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王澍對待材料有著非常獨特的見解,這就是象山校區中的一道很有特色的牆面。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建築本身的運動曲線和丘陵的起伏相呼應,它在視覺上形成一條紐帶,迴廊和走廊像蛇一樣穿梭在建築的內與外,好像是加強了建築的呼吸。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豐富的牆面細節,多變的窗格充分顯示了設計者的創意。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中國美院象山校區水岸山居

“水岸山居”是為學校設計的專家樓,也是王澍獲“建築界諾貝爾獎”普利茲克建築獎的第一件作品。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文正學院圖書館位於景色優美的翠微湖畔。位於江蘇省吳縣越溪,建築面積9600㎡。如何讓人生活在處於“山”和“水”之間的建築中,以及蘇州園林的造園思想是設計這座圖書館的背景。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按照造園傳統,建築在“山水”之間最不應突出,圖書館將近一半的體積處理成半地下。矩形主體建築既是漂在水上的,也是沿南北方向穿越的,由山走到水,四個散落的小房子和主體建築相比,尺度懸殊,但在這裡,可以相互轉化的尺度是中國傳統造園術的精髓。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瓦園

一般平鋪,一半沿對角線起坡,既是場地,登臨其上,又似屋面,一種全新意識的園林。

瓦園,一處沉思與反省之地。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三合宅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五散房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寧波美術館

由輪船碼頭航運大樓改建而成,規模僅次於中國美術館。整座美術館外牆由青磚、木材、鋼材構成,像一艘即將遠航的輪船,給人的印象是沉穩、內斂、厚實,又帶有幾分神秘。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寧波博物館

村莊拆除後的殘磚碎瓦,在他的手中變成了人們記憶的城堡……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青色的天空,映襯著灰色的磚牆。乍一看有種古舊城牆的感覺。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南宋御街

2007年,杭州市政府找到王澍,希望可以主持中山路南宋御街的歷史街區綜合保護與更新。當時的御街非常破敗。

最初,王澍並不像接下這個項目,“觸及的利益太複雜”。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面對找上門的政府,王澍向政府提出了六條苛刻的條件,出乎他的預料,政府竟然全都答應了。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王澍帶著美術學院的兩百多名師生,經過半年的調研,終於拿出了一套方案。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當時某處長曾問王澍:“這個東西怎麼做?在我眼裡,它就是一堆破爛!”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而在王澍眼裡,歷史街區的保護是要有延續性的。他認為歷史或者傳統,是指一直到今天為止的連續發生的所有東西。“我們面對的是城市,而不是一個建築,是需要從城市的角度進行梳理。中國現在很多打著‘保護’的名義做的設計,形同於破壞,就是‘保護性破壞’”。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公望美術館

堅持建築與山水相融的理念,設計兼具了可觀可居可遊的多重性能,最終形成了“溪山之外,別具溪山,圖畫之中,更添圖畫”的獨特格局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金華瓷屋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1個建築大師、15座打卡聖地,隨手一拍都是大片

排版:eleven

校對:千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