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以人類的科技水平,再過幾十億年也飛不出銀河系,你怎麼看?

王磊14039501


幾十億年誇張了,地球年齡只不過46億歲。以目前的科學理論,飛出銀河系還是有辦法的,雖然銀河系直徑10萬光年,厚度也有四五千光年。

比如亞光速飛船

雖然速度已經被禁止達到光速,但如果有充足的時間,還是有可能發展出亞光速飛船的。雖然飛船不能瞬間轉移,但是憑藉相對論效應,飛出銀河系還是沒有問題的,比如時間延緩、長度收縮效應。

曲率引擎

這是科幻電影裡常用的手段,將時空變形以實現飛船的高速移動(速度可以達到光速的好幾倍,但並不違反光速不變,因為移動的基礎是時空),但是要達到效果所需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至少人類目前實現不了。

蟲洞

這個方法也有些年頭了,就好像原本在一張鋪開的紙上走動,現在將紙捲起來了,這樣一來就有了捷徑。同樣的,如果時空上也製造出這樣一條捷徑,我們就能在極短的時間內達到目的地。但這個過程需要負能量維持,很遺憾,人類沒辦法弄出那麼多能量。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人類目前還沒有能夠征服火星,征服火星,是擁有行星際移民的起點。只要等征服火星之後,才能考慮往太陽系以外的行星移民。光是征服和改造火星,就需要至少10~20個世紀。如果我們擁有相對論飛船,或許可以大大縮短星際旅行的時間,但如果不能超越光速的話,充其量只能佔據銀河系的一個小小的角落。人類會孜孜不倦的探尋繞過(不是推翻)相對論的辦法,這樣既不違背相對論,也可以超越光速。

目前而言,超光速僅僅是非主流科學的一種理論上的探討,但畢竟算是走出了第一步。而最熱門的一種“超光速”理論,就是利用“蟲洞”做星際空間穿越的大膽嘗試。

蟲洞是一種數學推論,由愛因斯坦和羅森最早發明其基礎概念。蟲洞,是連接理論上的黑洞和白洞的通道。在膜宇宙學理論裡面,兩個宇宙膜之間由於萬有引力的吸引,會產生通道,就是所謂的蟲洞。但是,迄今為止,雖然應該證明黑洞是大致存在的,但還沒有任何的天文觀測可以證明白洞是存在的。如果白洞不存在,則蟲洞也就不會存在。即使蟲洞存在,愛因斯坦計算出,必須用超光速才能通過那個蟲洞通道的咽喉部位。這裡,就回到了原點,製造蟲洞是為了達到超光速,但是實現穿越蟲洞,又需要超光速。這似乎證明,宇宙之中有一種機制,這種機制禁止所有的信息以超光速傳遞,即使是蟲洞也不可以。

不過,朋友們也不用灰心。蟲洞理論僅僅處於一個起步階段,並不是絕對不可修正的。



懷疑探索者


我們不要太過於輕視自己現在的科技水平,我認為人類飛出銀河系所需要的時間並不會太長

科技的發展並不是時間說了算,也就是說並不是時間越長科技越強大,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人類有幾千年的文明史,但是科技確實在近兩百年內發展起來的。所以說科學技術的發展並不是循序漸進的而是爆炸式發展,專業術語叫作技術爆炸

那麼聯繫到題主所說的人類什麼時候飛出銀河系,我們也可以用技術爆炸來大膽推測一下:

人類目前的宇航動力還是化學動力,速度慢而且嚴重依賴補給無法自給自足,更別提什麼自我生態循環了。相比人類目前最高的每秒幾十公里的速度,銀河系10到12萬光年顯得遙不可及。

所以說人類要想飛出銀河系首先就需要一種全新的宇宙航行動力系統,起碼要達到第四宇宙速度也就是銀河系的逃逸速度,大約是110到120千米每秒。相當於目前最高宇航速度的兩到三倍。但是比起來銀河系十萬光年的範圍大小,每秒幾百公里的速度就是飛到宇宙末日也飛不出銀河系。

所以人類必須要掌握接近光速飛行動力系統,或者掌握蟲洞技術

將來人類飛出銀河系最可能的辦法就是利用空間曲率製造出光速飛船,從而讓人類可以無限接近光速飛行,而且藉助於相對論可以發現宇航員在無限接近光速飛行的時候自身的時間膨脹效應會讓宇航員認為自己只飛行了很短的一段時間就飛越了10萬光年,宇航員們將不會變老。


人類也可以繞開光速,假設未來的技術科技製造出穩定的蟲洞,那麼不要說銀河系10萬光年了,就是在大一點藉助蟲洞的空間摺疊效應,人類也可以在瞬間“飛”出銀河系。

總之人類的科技水平是爆炸式發展的,所以經過幾次技術爆炸之後人類的科技水平將會遠遠超過現在,屆時人類肯定可以飛出銀河系去向更廣闊的星海。


我是未來探索菌,喜歡記得關注我


未來探索菌


人類現在還沒有文明危機,因為生活在一個比較穩定安全的宇宙環境中,如果哪一天科學家預判我們的地球還只能存在500年,或者一千年,那麼就會強大推動力驅使我們去延續文明……就像三體文明一樣,因為生存的宇宙環境不穩定,所以才有了三體文明的強大。


行多多


問:以現在的科技水平,人類在幾十億年也不能飛出銀河系!你怎麼看?

答:若是從現在就開始起飛,那就對啦!現在的宇宙飛行受到速度和燃料的限制幾乎是飛不出太陽系的,當然更難以飛出銀河系。

但是,目前已經知道人類是宇宙中唯一的智能生命,僅僅經過不到一萬年的探索,已經從猿走向文明時代,特別是近二,三個世紀,知識爆炸已經使人類獲得飛速的進步,近代湧現出眾多科學大師,如牛頓,愛因斯坦,加利略,哥白尼……等等等等,現代數學,物理學,天文學,量子學,粒子學,質子學,中微子,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等等等等,正在探討之中的反物質,暗物質…等等。可以想像這都是發生在短短不到一千年內發生的事情!倘若再過幾千,幾萬年,甚至幾百萬年,幾千萬年,幾億年的發展和努力,你還說人類永遠也飛不出銀河系嗎?

科學家心裡都明白;速度和人體的壽命是制約宇宙航行的二大障礙,要想飛向茫茫太空必須突破光速和獲得永生。七十年代發射的"旅行者號"己經飛行四十多年了,僅僅飛行約200億公里,對宇宙長短來說,這猶如一粒砂子的長度,而宇宙距離則以"光年"為基數,雖然現代還沒有哪位大師能提岀達到或超光速每秒30萬公里的理論,但我想信,一千年,一萬年,一百萬年甚至更久,人類"永生"終會實現!新的更加高等級的"愛因斯坦","牛頓"將大量湧現!到那時,新的技術定將突破,人體也早就是永恆的"金剛不壞之身"!乘坐"俊俊"號,以3萬萬KM/秒的速度在外太空旅行將會實現!

問題的答案是:出發時間選擇在一千年以後,還是一萬年以後。

相信不會等到幾億年吧!

借用老人家一句話"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做為本文結束語。謝謝。


南雁99675876


先舉個例子

作為人類文明史上第一個傳達人類文明的深空探測器旅行者號,搭載核電池。自1977年發射升空到2013年,36年間飛行了178億公里。

閒話少敘,直接上數

一年也就最多5億公里。也就是5億千米=5×10^8千米。

再來看1光年=30萬千米×365天×24小時×60分×60秒=9.46×10^12千米

銀河系十萬光年=100000×1光年=9.46×10^17千米。

那麼,如果按照旅行者的速度,飛出銀河系得用,9.46×10^17÷5×10^8=1.892×10^9年 也就是18.92億年。

地球誕生也不過才46億年。人類文明能延續到多久誰也不知道,

地球上一任霸主恐龍統治了地球也不過才一億七千萬年。

人類文明不過才十幾萬年,人口七十億,資源緊缺,局部戰爭不斷,部落衝突,大國衝突,說不定哪天突然爆發戰爭,這種戰爭可不是一戰二戰那種場面,真打起來那就是空前的,毀滅性的。說的不好聽點,科技的發展會把人類帶向毀滅。

40億年後銀河系和仙女座相撞。

50億年後太陽燃燒枯竭變成白矮星。

地球到時候早不知道成啥樣了。

雖然1977年的技術不能和現在的比,現在肯定有比旅行者號更先進的探測器。但是人類等不起,旅行者飛出太陽系用了36年。

想飛出銀河系有點天方夜譚,痴人說夢了吧。洗洗睡吧




省崣書記沙瑞金


要飛出銀河系,倒是要向垂直銀道面的方向了。因為物體運動的慣性,只要加速到一成光速,,它就會一直保持不變,期間,只受引力約束,倒可以借東風,吸收點勢能。這樣,派愚公家族就能出發。


aging74755260


其實科學很執著的努力著!然而一切近視性現實!都不等同於現實!本質性二源性的事物,非要一源化解決!設定與借鑑等不貼近現實的理論!永遠不等同於現實性,真理性!偏見必然或多或少的存在於現實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