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是爲了更好的前行——《毛白菜》第61期發刊詞

紀念是為了更好的前行——《毛白菜》第61期發刊詞

清明,我們很多人總是會在每年的這個時候回到故鄉,回到那個祖輩和先人長眠的地方。因為去的人多了,出城的道路就變得擁堵不堪,卻又難免遭遇紛紛而至的清明雨,在淅淅瀝瀝的雨水中,行走在溼漉漉的山間,煙雨飄搖,寒意迭起。可縱使這樣,我們還是少不了在先輩的墳前,除草、培土、點香,依次磕頭.......

我的父親與祖父、祖母一樣,都安葬在老家的山上。那天,凝視這他們的墓碑,我下意識地在手機上寫下了這樣的幾行字,本想填一首詞,卻再也寫不下去了:

大山衝上草枯黃。路幽長。

我心慌。一樹白花、插入淚千行。

何處飛來雙布穀,聲陣陣,是淒涼。

我突然想到:許多年後,我將死去,我的墓碑將立放何處,上面會刻些什麼?

曾經讀過劉年寫給他兒子的詩句:

碑上,刻個墓誌銘。

刻什麼呢,我想一想。

就刻個痛字吧,

這一生,我一直忍著沒有說出來。

說實話,那一刻,彷彿數年累積而被掩於粉塵的胸牆被刻碑的工匠一錘一釺地鑿穿,生活被他人賦予的含義瞬間亂石紛飛,徒存一個純粹而真實的我。而此刻,我先輩的墓碑矗立在山林之間,不喜不悲......

一陣輕風吹來,我似乎聽到了先輩的殷殷囑託:活著,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責任。活著,路就要走下去!是啊,在祭奠中銘記,在緬懷中傳承,這也是一種對過去歲月的感恩。在清明節裡,那麼多人之所以忙裡偷閒也不忘用各種各樣的形式祭奠、緬懷,因為有一個很樸素的道理,大家都明白:紀念是為了更好的前行!

是的,“總有一種感動,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砥礪前行!”於是,在我主持的本期《毛白菜》當中,“清明”就成了一個關鍵詞。

紀念是為了更好的前行——《毛白菜》第61期發刊詞

我組織了來自全國各地的26位詩人最新的詩詞作品,匯成了“清明·雨中行——《毛白菜》清明詩輯”,這也許可以更廣泛的代表更多的紀念;我選編了一位普通作者伍工關於母親的紀念文章《母親的信仰》,我們都可以記住這麼一段話:“不知道天堂有沒有信仰?如果有,我相信有信仰的母親在那裡一定會很開心的!”我還選編了才女鍾雨萱的散文《清明》,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用心的少女在先人的墓前有怎樣的思考?當然,我並不認為去墳前掃墓是唯一的追思,正如美女作家王唯寫的《有墓,不掃》,“有誰相信?一個不掃墓的人,心裡,長住著清明。”

紀念之後,生活還得繼續;清明之後,我們又得前行。更好的前行,我們就要更好的珍惜。包括眼前的種種美好,如詩人曉國筆下的《

春天的故事》,這春意盎然的生活,不也是我們前行的動力、奮鬥的目標嗎?還有曾經的那些過往,如作家譚衛明筆下的《那支游魚釣竿》,自制釣竿釣魚的場景不正是我們揮之不去的快樂記憶嗎?當然還有更多,如曾志言老師筆下的“永遠的《長恨歌》 ——讀白居易《長恨歌》有感”,不管怎樣,美好的愛情,總是不可或缺的追求。

紀念是為了更好的前行——《毛白菜》第61期發刊詞

生活是美好的,而美好卻不是一朝一夕可造就的。我們每個人想做的事情一定很多,但在懷揣夢想的道路上,只有一樣東西會讓你克服一切障礙,那就是堅持。如果我問你:一件事情堅持一年以上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你會怎麼說呢?看看朋友們的精彩回答吧:你說我聽!不過,私下裡,不瞞你說,我還是特喜歡@艾湘回答的,他感動到我了。不信?那就請看仔細了。

我相信,走過這個雨紛紛的清明,我們還會收穫更多的感動。

最深的紀念,是更好的前行。

劉志軍

2017年4月6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