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傳徐志摩篇之康橋初見

小夥伴們,大家好,這裡是@小百,今天呢,就由小百為大家帶來民國才女林徽因的傳記介紹。林徽因的傳記主要分為「徐志摩篇」、「梁思成篇」和「林徽因篇」,其實就是把林徽因傳記中關於徐志摩和梁思成的內容提出來成為單獨的部分,而剩下的主幹內容則成為了林徽因的日常。話不多說,小百就來為大家帶來「林徽因傳」的第一部分——「徐志摩篇」。

林徽因傳徐志摩篇之康橋初見

林徽因傳徐志摩篇之康橋初見

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愛情(姑且算是吧)不同於和梁思成的浪漫和諧,但讀起來也是悽美憂傷的。當然,這是就之後的結果而言的,而林徐在康橋的初見則是像倫敦的霧和著水那樣在月光的掩映下朦朧而富有詩意,然而卻沒有像想象中那樣一直朦朧下去。康橋的夜色,總是能在之後無盡的憂傷中抽出幾絲溫婉,總是讓他們時常懷想起隔岸朦朧的燈火,懷念起一個個溫婉靜謐的月光之夜。

與那時倫敦的喧囂與忙碌相反,在她出現的地方總是能夠得到謎一般的寂靜,寂靜得不像話——就連靜謐的河畔也變得潺潺了。那就是16歲的少女——林徽因。她的美麗已為許多青年才俊所傾倒,但卻沒有一個人能夠像他那樣以一個詩人的眼光從她謎一樣的神色中讀出微不可查的憂鬱。

他就是24歲的徐志摩。

當他們走上了康橋石階,徐志摩波浪般輕柔的聲音在林徽因的耳畔響起:“徽因,在這樣的時候,你最想做什麼?”徐志摩望了望遠處靜寂的夜空,那是一抹伸向遠方的深邃。

她也看向遠方的夜空,笑了笑,隨手摘下了一片柳葉,輕輕銜在嘴上。

林徽因傳徐志摩篇之康橋初見

接下來就是一陣長久的沉默。

徐志摩拉起她的手繼續向前走,林徽因也不掙脫,任由他捉住,只是銜過的柳葉隨風飛走了,一直落在了康河,隨水無際。

三三兩兩的白衣白裙金髮少女,從橋洞下穿過,用長篙撐著小船,掀開了水波盪漾,也掀開了月和霧的帷幕,又隨即合攏。“我想像那些英國姑娘一樣,撐起長篙,坐在木船上,穿過一座座橋洞,可惜我試過幾次,木船不是在原地打轉,就是沒頭沒腦往橋墩上撞,總是不任由我擺佈。”徐志摩說。林徽因傳徐志摩篇之康橋初見

徽因沒有說話,仍舊默默走著。

“你可知道康河最美的是什麼?是霧與月光的糾纏。它們像媽媽一樣梳理你的髮梢,輕擦你眼角的淚滴。有了這霧與月光,你才不會感到身在異地。”

“你知道嗎?不是誰都會有這樣的感受的。這美總是會給你一種顫慄,這才是美真正的本質。沒有這顫慄,美也就沒有了。你知道這座橋嗎?”

那個時候,那個康橋的夜,她總是靜默地聽著他說,看著他鏡片後面那雙深邃的眼睛,就這樣對望著。她覺得,他笑的時候很沉鬱,並沒有像別人笑得那麼暢快,笑容常常在中途折了回去,那個夜裡,更是被月色掩住了。一個24歲的青年人,是不應該有這種笑容的。林徽因傳徐志摩篇之康橋初見

“我想,我以後要做詩人了。徽因,你知道嗎?我們家在永樂以來,沒有誰寫過一行可供傳頌的詩句。我父親送我出洋留學,是要我將來進入金融界的。徽因,我的最高理想,是想做一箇中國的漢密爾頓。可是現在恐怕做不成了,與你在一起,我可是不可抑制地想寫詩。”林徽因傳徐志摩篇之康橋初見

“有一天,傾盆大雨,你去溫源寧的校舍約他一起到橋上去看虹,有這回事嗎?”徽因好奇地問。

志摩點點頭。

“你在橋上等了多久,看到虹了嗎?”

“看到了。”

“你怎麼知道一定會有虹?”

“呵呵,那完全是詩的信仰。”

他娓娓地說著,怔怔地望著河水,彷彿他的滿腹的心思都已經交付給了盪漾在康河裡的倒影。初識的目光讓她的心也不可名狀地顫動了一下。

莫名的情愫就醞釀在了這康河的月夜裡,一個人的喋喋不休,另一個人的 沉寂靜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