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下層已經沒錢了,中國30%家庭命懸一線!

中下層已經沒錢了,中國30%家庭命懸一線!

債務大爆發,30%中國家庭“不堪一擊”!

從2007年到2016年,中國家庭的債務率翻了一倍多。

已經有超過1/3的家庭屬於高負債家庭。

就在近日,華山棧道,陡峭的懸崖,一男子解下身上安全帶,四周環顧,而後一躍而下……

事後,網上有文章稱,“排隊的時候,一個跟跳崖男子身形相似的人,打了一個電話,‘我那輛路虎早就抵押了。現在靠信用卡生活。我連100元都拿不出了。走投無路,只能跳崖了’。”

家有老有少,欠了一身錢,又被催債,未來出路何在?想到這些現實問題,產生焦慮也是可想而知。

為何焦慮,因為債務!

01

中國中下層已經沒錢了

就在前兩天,官方公佈國內6月乘用車數據,總共銷售169萬臺,環比大跌6.4%;作為傳統旺季,國內汽車產銷遭遇滑鐵盧,令人驚詫。

而官方出來解釋,上半年樓市太火爆,影響了車市銷量;隨著農民工迴流,下半年汽車銷量將回暖...你沒聽錯,買車也靠農民工了!

汽車是中國第二大產業,數十萬億的市場,此前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成為拉動國內經濟一股清流;但現在,老百姓錢都在房子裡,六個錢包全被掏空,沒錢去消費了,擴大內需的國策,靠什麼來拉動?

該來的總要來,國內消費拉響警報,已不是一天兩天了!今年5月,全內地社消零售總額增速只有8.5%,不僅遠低於預期,還創下2003年以來最低增速;社消增速也創下15年新低,國內消費正在嚴重萎縮。

與此同時,房貸卻爆炸式增長,2015年新增房貸3.87萬億,佔全部貸款33%;2016年新增6.33萬億,佔50%;2017年新增7.13萬億,佔比高達53%;還不包括各種違規資消費貸、現金貸流入樓市!

看到如此瘋狂的數字,就能理解這輪房價暴漲;完全是老百姓加槓桿往裡衝。

但要知道,在這十幾萬億房貸中,80%是中長期房貸;貸款的人,至少透支了二三十年未來消費,這是很可怕的!

而相比房價飆升,房貸負擔不斷加重,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卻如老牛耕田般挪步,在今年一季度僅增長8.8%,杯水車薪;老百姓收入趕不上債務,甚至被遠遠拋下,造成的後果是,居民槓桿率一路攀升。

數據顯示,2008年居民槓桿率僅18%,但今年一季度攀升到50%,十年翻了兩倍;在負債方面,2006年,負債收入比只有18.5%,2018年已經高達77%!

中美貿易爭端以來,外貿、投資、內需三駕馬車中,外貿風雨飄搖,投資驟然降速...只剩下內需這一條路!這也是為什麼高層屢次內需升級的原因,但沒錢怎麼消費;現在拿房地產壺託底,又能託多久?

02

30%中國家庭“不堪一擊”

錢少了,債多了,勞動收入增加卻不明顯,這對於普通人來說意味著極高的債務風險。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自己住的房子,如果不抵押融資、不賣掉,那就是漲到天上去其實沒啥卵用。

但眼下就到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現金流,資產固然增值了,但貸款還是要還的,生活還是要開支的。

在過去的好年景裡,預期收入會一年比一年高,大家都信心十足,紛紛借錢買房和提前消費,所以,房價和消費都節節攀升。“新中產”、“消費升級”呼之而出,彷彿美好生活就唾手可得。

表面上看,家庭資產包越來越大了,有錢了。可實際上,這種富裕其實很脆弱,槓桿挺高,現金流挺緊張。普通收入家庭與低收入家庭除了房子,可能已經所剩無幾。一旦有意外,比如再遇到加息或者家庭成員生病、失業,現金流很可能就會出現問題,基本就得歇菜了。

最糟糕的情況,家庭可能就不得不變賣房產,到頭來一場空。

根據麥肯錫的一項調查,2022年前,中國整體債務規模將達到355萬億,屆時76%的中國城市人口將被視為中產階層。

在這些人當中,有多少人會是還不起錢的債務違約者呢?另外,就算還的起錢,但揹負債務的人們會真正感到幸福嗎?被冠以“中產”的標籤,說的並不是有多榮耀,而是說有多苦逼。

有很多年輕人,在畢業之後,從事各種勞心勞力的工作,發誓要努力賺錢,好在35歲就退休,去從事他們真正有興趣的事業。

但是等他們真的到了35歲,卻發現自己揹著鉅額貸款,要付子女的學費,要養房子,還要養車必須加倍努力,繼續把自己累得半死。

目前,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房子和孩子已經把一半以上的年輕人都拍死在沙灘上了。而作為一箇中年人,最怕的就是失業,最怕的就是被淘汰,最怕的就是減薪,美好生活的重擔都扛在兩個人的肩上,上有老下有小,只能乖乖打工還債。

被高負債綁架的家庭不堪一擊,容不得一絲變故。以為有套房,其實是房子的奴隸。以為自己有大量的財富,其實根本花不了。

中國人提前到來的“中年危機”!

焦慮的年齡在下沉。認識的不少年輕人都染上了一種“中年人氣息”。

在二十五左右,本該充滿幹勁的年紀,卻籠罩著原本中年人才有的危機感,眼神渙散、唉聲嘆氣,甚至混吃等死。

03

90後的焦慮

25歲的中年危機,是因為對現實和未來的無力感。

有個讀者,現在在三線城市銀行上班。她跟我說現在的工作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一切都很安穩,但一眼就能望到自己20年後的樣子,想想就有些可怕。

但是,她也不敢輕易放棄現在這份體面的工作,畢竟要養活自己,而且在她們這樣的地級市辭了這個工作,再想找個不錯的Offer太難了。

的確,小城市機會很少。但這並不只是地級市和小縣城年輕人們的危機,如果把這個危機放到一線城市,那隻會更加殘酷。

1個月房租頂半個月工資,1套得體的職場西裝相當於半個月工資,說得誇張一點,工資無非就是房租加西裝。那吃什麼,吃土唄,想想就讓人心酸。

而年輕人群之所以還願意呆在這麼殘酷的一線城市吃土奮鬥,是因為這裡有全中國最多的機會。但即便如此,在階層固化越來越嚴重的中國社會,一線城市的機會仍然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北大清華的高材生都願意屈尊了,一想到世事險惡,25歲的你也只好找個差不多的工作湊合幹。都說年輕真好,但或許你真沒覺得有多好,又窮又傻,還特別慫。唯一的口號就是青春萬歲,愛咋咋地。可是,青春特麼的沒有萬歲,一溜煙就跑完了。

所謂人生的危機,是從你第一天上班起,就能看到你最後一天上班的樣子。但更無奈的是,你無法改變現狀,任憑被命運的洪流不斷沖刷,磨平了稜角,也磨平了朝氣。

在這種環境下,25歲的年輕人到底是不是中年危機?在這種世界裡,25歲的年輕人怎麼可能不焦慮?

誰也不想焦慮,只是看不到希望。

04

所有人的危機

“中年危機”,這既是一個年齡話題,其實更是一個時代話題,是國家經濟面臨的危機。

中國經濟的增速正在趨緩。從20年前的兩位數,降到如今的6.7%,之後的增速還會持續走低。

從供給端和需求端看,中國經濟近年來的高速增長主要得益於人口紅利、技術紅利和全球化紅利。

人口方面,老齡化日漸嚴重。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2.3億,佔總人口的16.7%。以往以人口眾多而低成本紅利著稱的中國,將面臨來自印度的巨大挑戰,中國製造業的低成本優勢將更加不可持續。

技術紅利的減弱,最先出現在IT、通訊、互聯網行業,並將逐漸向其他行業擴散。1名中興通訊的高階主管表示,中興的中國手機事業部將有超過20%員工遭到解僱。去年年初,華為也採取了45歲必須退休,大規模派往海外等變相裁員措施。

全球化方面,伴隨著特朗普的貿易戰,英國脫歐,德國、法國等國家保守主義政黨崛起,全球化第一次遭遇重大的危機與挑戰。

中國作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未來將越來越受到反全球化的衝擊。如今,歐盟、日本、美國相繼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WTO的緊張態勢已經眾所周知。

這些因素都預示著中國經濟目前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內憂外患,整體大環境不容樂觀。而時代席捲而過,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危機的中年背後,90後又怎能逃脫?

05

提前中年危機的中國人

近年來,GDP增速出現明顯下滑,2018年二季度增長僅6.7%。

在GDP放緩的背景下,你壓根不可能指望社會薪資收入有明顯提高,但與此同時,房價的在這些年仍舊保持畸形增長。

目前,在目前中國的一二線城市裡,月入萬元是很平常的事情,這比起二十年前中國人的平均收入,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但是現在的人卻感覺比以前過得更苦,生活更窮。

因為月入一兩萬,同時各項開支也在明顯增大,尤其是與房產相關的開支,導致能存下的錢越來越少。這種收入趕不上生活成本的感覺,正在向中國廣大的年輕族群蔓延,由此形成了“25歲中年危機,35歲財務崩盤”的困局。

根據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的數據:今天中國家庭人均財富為16.91萬元,與2015年相比,家庭財富增長幅度為17.25%,然而,看似不低的財富增長完全趕不上房產的增值速度。

和2001年相比,我們的平均收入增加了不到4倍,而一線城市的房價增加了至少十二倍。也就是說,收入每增加一塊錢,房價就會增加不止三塊錢。這個收入與房價差距比,便是造成今天年輕人越來越失去鬥志、陷入“中年危機”的重要原因。

資產惡性通脹,消費低迷通縮,這兩者增長的速度差距,全部由職場中的底層人士來買單。

如此巨大的壓力之下,別說什麼中年危機感,甚至連患上抑鬱症也應該是普遍現象。年輕人的生活和心靈在沉重的壓力之下扭曲變形,導致沒有奮鬥的動力,缺乏朝氣。

有不少人的想法已經變成:反正沒有出頭之日,奮不奮鬥都一樣,那又何必奮鬥呢?還不如整天好吃好喝,不思進取,去追求所謂的小確幸。

但是生活還在繼續,也必須繼續。很喜歡羅曼·羅蘭在其《米開朗基羅》一書中說到的一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