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會傳染,希望你不是那個病原體!

小時候,孤獨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對於一個六七歲的孩子來說,可能它只意味著“沒人願意跟我玩兒。”成年後,我們開始瞭解孤獨的形態,開始知道並體會到“我很孤獨” 這句話裡蘊涵的那種令人不自在的難為情,而這也許是為什麼現代人逐漸對孤獨這個話題閉口不談的原因。

但是你會發現,一旦說出“我很孤獨”這句話,就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其他人也會開始這麼說,而且傳染的速度比我們想象的更快。

孤獨會傳染,希望你不是那個病原體!

嚴格來說,孤獨、寂寞、無聊不是一回事兒,但為了更好地表達本文觀點,姑且將它們統一理解為一個人的時候有些許難熬的那麼一種感受。

1

像打哈欠會傳染一樣

孤獨寂寞的感受也會傳染

孤獨會傳染,希望你不是那個病原體!

“打哈欠傳染”是指人類從社群生活的祖先那裡沿襲下來的一種肢體語言。在古猿社群中,它的重複出現,表達著“我困”的含義。所謂的“傳染的哈欠”其實就是“哈欠模仿”,是一種心理暗示,與感冒傳染等不同。當你看到他人打哈欠時,視覺會刺激大腦皮層,刺激神經反射,從而發生的一種本能現象。

一般常說,快樂與笑聲會傳染。但其實“寂寞”也會傳染。據美國心理研究人員一項關於寂寞的測試顯示,假如一個人的朋友處於“寂寞”狀態,那麼他陷入寂寞狀態的可能性比正常人大52%。即便是他朋友的朋友陷入了“寂寞”狀態,那麼他也會比正常人更容易“寂寞”。寂寞情緒更容易在朋友之間傳染,是一種可以像感冒那樣傳播的病症。

孤獨會傳染,希望你不是那個病原體!

現代社會是由很多人組成的“網絡”,如果處在其中某個關鍵鏈條的人因“寂寞”帶來的心理疾病而斷絕了同其他人的來往,可能會引起更大範圍的“關係中斷”。 研究發現,“寂寞”不是一種性格,而是一種“狀態”,它刺激著人體作出種種“奇怪的反應”。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家卡西沃伯指出,一個孤獨寂寞的人可能會更不容易相信他人,而且總是喜歡鑽牛角尖。有時候,朋友間不經意的話語和眼神兒,可能都會讓孤獨寂寞的人感覺受到傷害。

2

睡眠剝奪也可能導致孤獨感

而這種寂寞可能是“具有傳染性的”

孤獨會傳染,希望你不是那個病原體!

每個人都會感到孤獨

特別是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尤其強烈

這種無價值和孤獨感持續存在

你可能會開始失去對未來的希望

並發現很難享受生活的任何方面

越是被自己的思緒所困就越難入眠

越是失眠反就越導致孤獨感

這樣循環往復

會讓人陷入無限深淵

······

孤獨會傳染,希望你不是那個病原體!

一項新的小型研究表明,與睡眠充分時相比,當人們睡眠不足時會感到更孤獨,更傾向於與其他人保持更大的身體距離。

更重要的是,從旁人的角度來看,睡眠不足的人可能會散發出孤獨的氣場,而且在社會上的“吸引力”更小。而這可能會導致“惡性循環”,使這些人的孤獨感持續存在。

令人驚訝的是,由睡眠不足導致的孤獨感可能是“具有傳染性”的。當休息良好的人與睡眠不足的人短暫相遇時,休息良好的人們會感受到對方的這種孤獨感。

孤獨會傳染,希望你不是那個病原體!

加州大學人類睡眠科學中心的博士後研究人員Eti Ben Simon 說:“過去幾十年來孤獨感明顯增加,睡眠時間也明顯減少,這可能並非巧合,如果沒有充足的睡眠,我們就會成為一個社會岔路口,孤獨很快就會開始。”

總的來說,睡眠不足會導致孤獨感並使人牴觸社交活動。研究人員建議保證每晚7到9小時的睡眠時間,且僅一個晚上的良好睡眠就能讓人更外向,在社交時也更自信和更具吸引力。

3

社交網絡怎麼講呢

有時候它會讓你更加孤獨

研究發現,寂寞的人很容易因為失去朋友一段時間之後而越發覺得孤單,並把自己逐漸推向社交網絡的邊緣,自絕於人際關係之外。

我們都知道情緒是可以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傳染的,你會受到對方講話的語氣和手勢的影響,你還會因為他們的動作,比如哭泣、大笑而感受到不同的情緒。普林斯頓大學最近的一個研究表明,社交網絡上的言論也是可以影響人的情緒的。從現實生活的社交網絡中獲取的大量數據顯示,長期存在的情緒,比如悲傷和快樂,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傳染。

孤獨會傳染,希望你不是那個病原體!

小編猜,可能有不少人跟我一樣,屏蔽了一些好友的朋友圈,不存在感情糾紛,也不存在看不順眼,只是有些人的朋友圈和自己毫無關聯,並且,會為自己的生活帶來一絲小困擾。朋友圈本身蘊含著虛假的繁榮,在這裡更多的是群體性的孤獨,然而,小編依然在這個地方耕耘著,期望著能開出溫暖的花。

孤獨會傳染,希望你不是那個病原體!

知名心理學家傑伊·沃茨(Jay Watts)醫生說:“孤獨的蔓延在任何時候都與社會狀況息息相關。”

社會迫使我們為了實現自我而拼命努力,但也正是在這樣一個社會里,我們的發展受到了阻礙,人與人之間形成了對立。我們忘了怎麼交朋友,但交友APP卻五花八門。

4

由不良心情誘發的沮喪情緒

在一定程度上會對人的健康產生影響

寂寞感過分強烈或持續時間太久的情況下,會使人失去心理上的平衡,隨之容易出現生理功能上的失調現象,甚至引起神經、內分泌、免疫功能紊亂,從而導致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身心疾病的發生。

寂寞,可能導致血壓升高

芝加哥大學路易士霍克力博士研究發現,寂寞對心臟的影響不亞於體重過重等因素,尤其在年長者身上更為明顯。研究人員強調,朋友和家庭對個人健康很重要,愈不覺得寂寞的人,高血壓愈能降低。

孤獨會傳染,希望你不是那個病原體!

寂寞,會引發炎症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學者研究發現,受寂寞困擾的人體內的活動病毒更多,血液中能引起慢性炎症的物質也略高一籌。慢性炎症與心臟疾病、關節炎、2型糖尿病甚至自殺傾向等都有關。

寂寞,早死風險增加26%

感覺寂寞、缺少社會聯繫和獨居分別會增加26%、29%、32%死亡風險,且這些關聯性對未滿65歲的人影響更大。因此,別忽略親密關係和多元的社交聯繫,那將是維持健康的關鍵之一。

孤獨會傳染,希望你不是那個病原體!

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受到孤獨帶來的侵害。孤獨的男人也比孤獨的女人更缺乏彈性,更容易消沉。這是因為男性在社會上通常不願表達自己的情感,如果他們這樣做了,就會受到嚴厲的評判。因此,他們可能甚至不願承認自己感到孤獨,往往要等很長時間才會尋求幫助。這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嚴重的後果。

5

如果孤獨會傳染

我希望自己不是病原體

社會學家羅伯特·S·韋斯(Robert S. Weiss)發現,六種社會性需求在沒有得到滿足的情況下會使人產生孤獨的感覺:依戀,社會融合,撫育,價值保證,可靠的同盟感,以及在壓力環境下得到的幫助。

有時候人們認為擺脫孤獨的唯一方法就是和更多的人聊天。雖然這能有所幫助,但孤獨感更多的在於你如何看待這個世界,而不是你接觸了多少人。

孤獨會傳染,希望你不是那個病原體!

歸根結底,孤獨是萬千種情緒的一種,情緒是會傳染的,那麼孤獨也會傳染這件事就不足為奇了。但是過分孤獨的情緒對人的身體健康會產生危害,也無益於人的心理健康。當“孤獨”的人靠你愈近,罹病的風險愈高,但誰不想每天活得高高興興的呢?所以,如果孤獨真的會傳染,我希望自己不要成為那個病原體。

孤獨會傳染,希望你不是那個病原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