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干货】2017年餐饮品牌之间的竞争,2018发展趋势又如何?

2017年7月3号,北京最后一家金钱豹已停业,高端倒下了。

2017年元旦,凌空店、新淮海坊店、滨江店、虹口龙之梦店、莲花国际店等,号称“茶界星巴克”的茶香书香所有店面闭店!文艺倒下了!

2017年1月27日,1973年诞生于香港的号称“成都第一家米其林概念餐厅”的利苑成都兰桂坊店折戟。新鲜倒下了!

2017年6月,朋友圈刷屏的“200万众筹餐厅”众筹人以怀疑项目负责人财务造假为由将项目负责人告上法庭。潮流倒下了!

据统计,2017年全国餐饮突破3.9万亿,但只有20%的餐厅是赚钱的,剩下80%餐厅的日子非常艰难。

如何在新的一年躲过餐饮倒闭潮,如何在即将破4万亿的金山银山中挖到一桶金,看懂2018年餐饮趋势是关键中的关键!

大众餐饮市场火爆,性价比必胜

中国有5亿中产阶级正在崛起,这意味着以老百姓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大众人群将更加庞大,那么2018年相对应的大众餐饮消费市场也会越来越大。

黄记煌创始人黄耕在去年底就分析过,餐饮业将向两个版块集中发展:

1

是商务需求,占的份额相对比较小,除非是非常独具特色的餐厅才会有立足点。

2

是休闲餐饮不断兴起,时尚休闲肯定是一个细分市场,在未来会持续稳定地发展,也会优胜劣汰。

这两个板块都是属于大众餐饮范畴,尤其是后者。据数据显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细化,老百姓外出就餐的频率比以往各个时期都要大!

【品牌干货】2017年餐饮品牌之间的竞争,2018发展趋势又如何?

另外,大众餐饮也迎来了外部春天。随着国家号召大众创业,在2018年大众餐饮将得到政府的更多支持。

比如,政府部门的资金、政策适度倾斜,帮助大众化餐饮企业做大做强,建立自己的品牌高地和生产基地,形成以自有产品特色为基础的民族餐饮品牌。

外卖继续井喷,下半场已来临

中国外卖市场自2011年以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2017年已经达到2045亿元。按照目前的速度,2018年全国外卖将逼近2500亿。

另外,随着60-70后的消费群体慢慢退出,具有新消费观念的80-90-00后成为当下最庞大的消费群体。解决工作用餐、不愿外出、没时间做饭、不会做饭等等。

这些特点也倒逼着餐饮企业在2018年不断发展外卖。

在外卖行业中,品牌化趋向将更加明显,逐步构成壁垒。这意味着外卖行业将进入“下半场”——连锁、精密化运营,才能顺应行业的新变革。

连锁以后,不管产物多少钱、品牌势能、采购议价,都是单店没法比拟的。

比如曼玲粥(粥类外卖品牌)、炒FUN(炒饭类外卖品牌),以单店为突破,将一个品类做透,然后再连锁化范围化,从出售链和品牌溢价里找到了利润。

品牌为王,山寨必死

第一个登月的人大家都知道,但是第二、第三呢?

人的认知规律是,只能记住前两名,到第三名就很难记住了。人的消费规律是,只愿意买最好的,只要价格合适。

以前大家吃饭不讲究,小馆子、街边店、路边摊看到就进去,从来不会看招牌。现在,吃饭要看报道要看评论,还要看品牌,就连点个外卖价格都已经不是主要因素,而是品牌名。

可口可乐前董事长伍德鲁夫曾有—句名言:“假如我的工厂被大火毁灭,假如遭遇世界金融风暴,但只要有可口可乐的品牌,第二天我又将重新崛起。”

餐饮行业也是一样,只有品牌才是餐企的核心竞争力,愚蠢的人竞争价格,高明人竞争品牌,这个趋势将在2018年进一步强化!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山寨与模仿者无数,今天火爆的品类,过不了两个月就全世界都是,过不了半年就倒闭者无数。2018年,打造不了品牌的人,将会餐饮业倒闭潮中伤痕累累。

消费者体验和服务将成为关键

以宜家为代表,体验式营销模式出现之后,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欢。在2018年,这种模式会得到更加大的发展空间。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仅是美食,还包括体验度、舒适感以及心灵感情上的消费。

在未来,人们评价一家餐饮,不仅仅是从食物但方面来评价,而是会从全方位的去评价!

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在去年分享过,原材料和产品的品质会继续升级,以前茶饮的茶味可能是粉末勾兑,现在越来越注重茶的品质和消费者体验。很多新品牌跟风入行,将会逐渐淘汰一批品牌和店铺。

倒闭潮即将到来,创新才能永生

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常听到看到的是:某某餐饮老字号倒下了,某某网红店生意变差了。虽然开餐厅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关门开店是正常行为,但是为什么偏偏是它们经受不住外来餐饮的冲击?

我们看到这些店装修老旧,员工服务意识落后,产品一直没有提升,当老顾客逐渐老去,又没有培养好年轻一代食客,消失在市场就变成了常态。

这在2018年给了我们重要警示:餐饮已经从低层次竞争上升为高层次竞争。餐饮创业者如果思维老化,不思变、不谋变,那离淘汰也就不远了。

餐饮发展到现在,已经不能简单守着自己的餐厅存活,你的竞争对手不仅来自餐饮业,也很有可能来自家居、互联网行业等,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就要靠品牌取胜。

但是,很多餐饮品牌在发展时,对自身并没有一个恰当的了解,甚至觉得自己开了几家店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从宏观上看,依然远远不够,因为品牌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

品牌发展的三阶段:纵向的自我PK

如何对自己所处的阶段进行审查?

1存活阶段:品类定方向

最初的餐饮业,品类细分并不明显,甚至在一个地方卖其他品类的都不多见,大都依托于当地的市场发展当地的餐饮,现在就不同了。

除了八大菜系和外来品类之外,还发展出许多单品和小菜系品类,并不断放大。

网友绘制的中国美食地图

其实每个品类都各有优缺点,主要还是看自己怎么做。说烧烤不健康,但是烧烤业发展得如火如荼;

说豆浆油条品类太小,但是桃园眷村却成为行业黑马;说日料占据品类优势,但生存艰难的日料餐厅比比皆是。

因此,没有哪个品类有绝对优势,也没有哪个品类一无是处,既然选择了一个品类,就要做扎实,而不是做市场的“墙头草”。

做自己还是跟风跑

今天潮汕牛肉火锅火了,我做潮汕牛肉火锅;明天酸菜鱼火了,我就做酸菜鱼。这样打一枪换一炮式的发展难以坐稳品类优势,发展品牌。

餐饮品牌可以看自己所处的品类是否具有市场优势,假如优势不足,就要先挖掘品类的市场;假如处于市场火热的品类,则可以发展下一步。

2发展阶段:内部管理定规模

一个品牌,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加强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做扎实了,后续发展拓店时就轻而易举。

但是,假如前期内部管理做得不够,想要快速拓店并不难实现,难的是管理体系能否支撑那么大的体量,否则后续的发展很难稳步进行。

管理的不扎实,痛苦的在后面

有的品牌,表面看上去有很多加盟店,光鲜亮丽,实则内部管理一团乱。产品部配备不足,研发跟不上;策划部管理混乱,门店活动像打游击等等,越是细节上的东西,越能体现品牌内部管理问题。

内部管理系统不完备,后劲不足,盲目拓店只会暴露更多的问题,因此这一阶段品牌需要把自身基础打扎实。

3成熟阶段:创新力定品牌优势

有了品类优势,又有成熟的内部管理体系,那么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就是品牌脱颖而出的关键。

从近两年获得投资的餐饮品牌就可以看出,什么样的品牌比较受投资人青睐?

那就是拥有创新力的。无论是产品还是发展经营模式,都需要进行创新,这样才有占据市场的机会。

靠创新开拓市场

【品牌干货】2017年餐饮品牌之间的竞争,2018发展趋势又如何?

小结:

阶段虽说是这样细分,但是每个品牌的发展情况不同,有些基础打的比较扎实,但是品类没有发展起来,或者说不占据优势;有些可能坐拥品类优势,但是内部管理运营比较混乱。

老板们需有一个自我审查的参考,哪里做的不足,就要在哪里下功夫,否则基础打不好,想要登上金字塔顶端,简直天方夜谭。

品牌竞争分水期:横向的竞对PK

1上半场看流量,下半场比黏性

每个品牌在发展之初都有自己的红利期,有些品牌的红利期三两个月,有些或许半年甚至一两年;而同样处于红利期的品牌,你的客流量有多少?别人的有多少?

从开业客流量便能看出自身与其他品牌的差距,这也是很多餐饮老板热衷于开业做折扣活动的原因,用折扣来吸引人气。

开业拼队伍

但是,这样依赖打折吸引到的人气能维持多久?假如过了开业阶段这些人是否还会来吃?这就到了比黏性的阶段。

黏性就是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比的是回头客。

在顾客黏性方面用的比较好的可参考西贝,西贝通过莜面体验营和亲子私房菜等活动,让他们参与其中,深深抓住了儿童和家长的市场。

2上半场凭运气,下半场靠内功

如果说单品的挖掘,在市场上大火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能真正发展良好的品牌并不多。

比如潮汕牛肉火锅,风头鼎盛时遍地开花,如今存活下来的又有多少?

还是要有一定的内功品牌才能站稳脚跟。

运气是一种市场机遇,但并不是唯一出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市场会筛选出那些不断修炼内功的企业,淘汰掉发展状况不健康的品牌。

成功不是机遇的恩赐,而是做好了准备

餐饮人如何决战“下半场”

想要参与下半场的角逐,首先要把品牌做起来,才有资格谈下半场。没有品牌只能在上半场的洪流中被冲刷,那么品牌该如何站稳是关键。

2.1拼产品

产品是品牌发展的根本,产品跟不上其他一切都是花架子。网红餐厅没有产品也不行,否则赵小姐不等位为什么死了?

营销噱头玩的不错,但是食物却因为难吃被吐槽,走向死路成最终归宿。

网红也逃不过产品关

靠产品做成网红的餐饮品牌也不在少数,喜茶的成功在于首创芝士奶盖,奈雪的茶在于茶饮+软欧包等等。产品的玩法有很多种,一道简单的菜也可以从出品和表现形式上有多种演绎。

2.2拼供应链

不管是潮汕牛肉火锅还是小龙虾,多数品牌都被供应链拖垮,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成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供应链可以说是品牌发展的命脉,断供是品牌走向死亡的开端。

很多有能力的餐饮品牌都认识到这一问题,纷纷着手供应链市场,比如信良记和海底捞旗下蜀海,不仅为自身品牌供货,还为其他品牌做供应。

海底捞供应链的业务模式——蜀海

供应链能使餐厅运用效率不断强化,分工更细化,能使品牌发展走得更稳。2.3拼创新

创新是品牌发展的灵魂,创新包含餐厅经营的各个方面。比如第一家意境风装修的餐厅让人很新奇,但是后面再出现类似的风格就会大打折扣了。

比如桂满陇的装修是一种非常不错的体验,后面的跟风者就很容易被消费者识破,这样就会降低顾客好感,这就是创新的重要性。

关键是你的创新点在哪儿?要让消费者很容易感知到。

最湘鱼头:创新就是与众不同

无论做哪一行,都需要脚踏实地,餐饮也是一样。因急于求成而忽视品牌最基本的东西,过度加盟而频频关店的比比皆是。

越是竞争激烈的时代,餐饮人越要保持冷静,稳步发展,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2018 新连锁变革之创新商业模式]

这一年,你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品牌干货】2017年餐饮品牌之间的竞争,2018发展趋势又如何?

2017年结束,2018年伊始,零售的江湖好戏不断。这边,传统商超零售关店潮不绝于耳,曾经年销180亿的连锁百强新一佳超市破产,沃尔玛三个月连关11店,知名玩具反斗城将在2018年关闭180家美国门店,传统零售业一片萧条。

那边,新零售风生水起。

阿里巴巴的盒马鲜生、腾讯投资的超级物种、京东的7FRESH、

苏宁的苏鲜生、宝能的万麦,巨头纷纷涌入。

食品、餐饮品牌的机会在哪里?

“生态圈”“赋能”“协同”长期占据头条,

浩大的棋局,你,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福利贴

(一份价值980元的)

中国餐饮报告(白皮书2017)【电子版】

(一份价值580元的)

餐饮酒店股权激励整体解决方案.【视频版】

▼获取方式▼

后台关注并私信 回复 “客服 ”,领大礼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