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比樊噲還猛,「鴻門宴」上力保楊堅不死,一句名言流傳至今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是我們常聽的一句俗語。意思就是說當兩方勢力水火不容的時候,先下手的一方就能佔得先機,後出手的一方可能就要倒黴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唐朝時期的玄武門之變,當時李世民率先在玄武門埋伏下武士,趁太子李建成不備,一舉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成為皇位的唯一繼承人。那麼,“先下手為強”這個成語出自哪裡呢?

此人比樊噲還猛,“鴻門宴”上力保楊堅不死,一句名言流傳至今

“先下手為強”最早語出《隋書•元胄傳》:“兵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後來這句話經過演變,到了元朝時期,關漢卿在《單刀會》中將此舉加工為“我想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此後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這句話便家喻戶曉了。另外,這句話之所以能廣為流傳,是因為這裡面隱藏著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其場面的兇險和驚心動魄甚至遠超楚漢相爭時的鴻門宴。下面,就讓我為大家講下這場發生在北周的另一場鴻門宴的始末。

此人比樊噲還猛,“鴻門宴”上力保楊堅不死,一句名言流傳至今

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是由北周文帝宇文泰建立起的一個政權,宇文泰之所以能夠叱吒風雲,是因為其麾下有一批能征善戰的武川軍人。當宇文泰在北方橫掃群雄,站穩跟腳後,便把跟隨自己多年,才能最突出的將領封為8柱國,12大將軍。其中楊堅的父親楊忠就是12大將軍之一。楊忠死後,楊堅承襲父爵,但由於他相貌非凡,頗有帝王風姿,這便引來了北周皇室的猜忌。期間,北周皇帝宇文邕就找相士專門為楊堅看相,但楊堅恰好與此相士有深交,相士只說楊堅最多能做到大將軍之職,宇文邕才放下心。

此人比樊噲還猛,“鴻門宴”上力保楊堅不死,一句名言流傳至今

宇文邕死後,其子宇文贇即位。楊堅的長女楊麗華被封為皇后,楊堅又晉升為柱國大將軍、大司馬。宇文贇為人兇殘狡詐,他聽說楊堅有反相,就多次找機會要殺掉楊堅,但多虧楊堅人脈比較廣,都提前得知,所以最終化險為夷。宇文贇死後,年僅7歲的周靜帝即位,楊堅的女兒楊麗華被尊為皇太后,楊堅從此執掌北周的大權。此後他開始清除打壓宇文氏,培養自己的羽翼,篡權之心已是昭然若揭。在這種情況下,宇文泰的第七子宇文招坐不住了,他不能看著自己的江山被楊堅奪走,於是他心生一計,就在自家擺下酒宴,以請楊堅喝酒為名,席間準備誅殺楊堅。

由於宇文招沒有兵權,所以楊堅對他也不加提防,將衛隊留在王府外,只帶著元胄和楊宏進入府內宴飲。在宴引當中,宇文招為了能殺掉楊堅,就邀楊堅進入內室,將元胄和楊宏留在門外,並且他和兩個兒子宇文員和宇文貫說:“等下你們去獻瓜,我就趁機刺殺他。”飲酒正酣時,宇文員兄弟將瓜端上來,宇文招就拔出刀以切瓜為名,要行刺楊堅。此時坐在外面的元胄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裡,他突然闖進內堂說:“丞相,府中有急事,你不能在這裡多待了!”

此人比樊噲還猛,“鴻門宴”上力保楊堅不死,一句名言流傳至今

宇文招本來就要出刀殺死楊堅,結果被元胄一鬧騰,心情極度不爽,他大聲呵斥元胄:“我和丞相談心,你插什麼話!”說罷便讓元胄出去。結果元胄非但不走,還瞪圓了雙眼,怒氣衝衝,手握鋼刀,直接進入了室內。宇文招看此人不是軟茬,就問他的姓名。當元胄報上自己的名字時,宇文招恍然說:“你以前不是跟隨齊王嗎,的確是位壯士啊!”於是賜酒給元胄喝,並解釋說:“我哪裡敢有什麼惡意,你何必如此警惕呢!”過了一會,宇文護假裝喝吐了,要離開座位,但元胄根本不放他走,數次把他按回座位。宇文招又說自己嗓子幹,讓元胄去倒茶,元胄一動不動,始終緊跟宇文招。宇文招想喚埋伏好的甲士入內殺了楊堅,但自己卻被元胄控制著,多次離開不成只好作罷。

此人比樊噲還猛,“鴻門宴”上力保楊堅不死,一句名言流傳至今

不一會有客人到,楊堅離席迎接,元胄趁機對楊堅說:“苗頭不對,趕緊離開這裡。”結果楊堅卻說:“他沒有兵馬,能做什麼事?”元胄一聽楊堅命在旦夕間還沒有防備之心,就急了,說:“兵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辭死,死何益邪?”說罷直接拉著楊堅走出門去,宇文招追出來時,被元胄擋在門口。元胄估摸著楊堅已經回到了家中,便放開了宇文招,獨自返回。宇文招對元胄恨的七竅生煙,但卻無計可施,白白喪失了斬殺楊堅的機會。

此人比樊噲還猛,“鴻門宴”上力保楊堅不死,一句名言流傳至今

楊堅回到家中也意識到了事情的危險性,就以謀反罪誅殺了宇文招一家,並厚賞了元胄,進封他為上柱國,對他恩寵備至。後來蜀王楊秀被控告謀反,元胄因和楊秀關係好受到牽連,被除去了官名。隋煬帝即位後,元胄也不被重用,為此他滿腹怨言。恰好以前的故交將軍丘和也因罪被廢去官職,於是兩人同病相憐,常在一塊喝酒。喝到興頭上,元胄嘆息的說:“假若我是你,我就不會白白的這樣罷了!”丘和第二天就把元胄的話奏給了隋煬帝,以此來表明自己的忠誠,隋煬帝就以意圖謀反殺了元胄。丘和也因告發有功,復任代州刺史,後來還成了唐朝的上柱國。

元胄的遭遇也不由讓人想起了一句話:朋友就是用來出賣的。所以當我們身處逆境時,更應該逢人且說三分話,不然你可能不走腦的一句話,便成就了別人的豐功偉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