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思燕讓孩子晚上一年幼兒園,讓我們這些焦慮的普通父母難以理解

小靜,雙胞胎七週男寶媽媽、愛好讀書、喜歡美食、熱愛工作……,公眾號“小靜讀書”(ID:Hbxtxiaojingspeaking)的創始人。

一、早教現象

霍思燕讓孩子晚上一年幼兒園,讓我們這些焦慮的普通父母難以理解

隨著《爸爸去哪兒5》的完美收官,我也愛上了熒屏上那個嗯哼大王。已經四歲的嗯哼大王還沒有去幼兒園,在節目中,杜江談起了霍思燕的育兒經——讓嗯哼推遲一年去幼兒園。

這一點,讓電視機前的很多爸爸媽媽不能接受,甚至不能理解,他們覺得到了年齡不送孩子去幼兒園,是耽誤孩子的一種表現。甚至很早就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

“如果從孩子出生的第三天開始教育,那就已經晚了兩天”,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對於這些話,你是不是覺得特別耳熟,並還覺得頗有道理?正是基於這些話給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帶來的壓力,各地的早都機構異軍突起,猶如雨後春筍般一個接一個地產生。

於是,父母們開始了自己帶娃的早教生涯。我對於早都的觀點是:量力而行。如果經濟負擔得起,孩子適應,不妨一試。可是現在似乎有很多家長,是不管孩子喜不喜歡,適應不適應,就非得讓孩子上,要麼就是咬著牙給孩子報最貴的,反正人家的孩子都去上了,我們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啊。如果是這樣,我就覺得反而偏離了早都的初衷。

二、直覺式養育

霍思燕讓孩子晚上一年幼兒園,讓我們這些焦慮的普通父母難以理解

封面

面對這個焦慮的世界,父母們開始變得不知所措,競爭的壓力使父母的焦慮感也更加明顯了。《直覺養育的力量》是美國的斯蒂芬·卡馬拉塔寫的一本關於特定養育方式的育兒指導書籍。

何為直覺式養育?

簡而言之,就是強調關注孩子、享受當下,對孩子正在做的任何事情都做出最自然的反應。

作者在引言中指出這個真實式養育並不是某種適合所有人的方法,也不是某種單一維度的方法。提出以“直覺式養育”的方法應對當今父母養兒育女的焦慮。其實我們自身就擁有最好的育兒指南,我們要做的只是注意孩子的需求,跟隨他們的指引,做出最自然的反應,及時提供給他們需要的知識和幫助。

三、內容簡介

這本書作者從10個章節來講述直覺式養育,全書通過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來闡述分析直覺式養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本書第三章節中說孩子的“關鍵期”,錯過了也別怕。

文章第四章節中,提出了父母可以把9大基本智能天衣無縫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不要死記硬背。

霍思燕讓孩子晚上一年幼兒園,讓我們這些焦慮的普通父母難以理解

孫瑞雪老師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中孩子的識字敏感期大約在四到五週,可是大寶小寶一點興趣也沒有。當時我有點特別焦慮,我買了識字卡及一套識字法的材料,準備教孩子認字,可能由於當時關鍵期未到,也可能由於我懶沒有細琢磨出一種適合的識字方法(可能我的教認字敏感期也未到),或許以上兩種可能兼而有之,總之,孩子第一次正正經經識字在嘗試了幾天之後無疾而終,最終一個字也沒認得。

大寶小寶的識字關鍵期來得比較晚,大概是在六週半學前班時,才開始有意識地主動對符號、拼讀、文字感興趣。喜歡任何場合都喜歡問這個字怎麼讀、那個字怎麼讀,比如乘坐公交車,喜歡看站牌上寫的站名;走在大街上喜歡問商店的廣告牌怎麼讀;去超市購物,喜歡問標籤上的字怎麼念;等等,這些特徵表明孩子的識字關鍵期已全面到來了。

我覺得我們家孩子的敏感期儘管來的比較晚,但是現在比較迅速,不要採用死記硬背的方式,要採用和生活相結合的識字方法,這樣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學會很多字!

作者在書中也說

  • 教兒童識字,不能只教字母或字形所代表的發音或拼讀形式,一定要讓他們理解這個字或者詞的意思。

  • 除了字詞以外,直覺式養育還要求既給孩子讀書,和他們交流,也要鼓勵孩子自己編故事。

現在對於幼兒識字問題,通過教孩子識字,再回頭看《直覺養育的力量》這本書,我有了自身的體會。我深深同意孩子成長中有“關鍵期”,關鍵期未到,如果父母因為自己的焦慮,強行加於孩子,都會很辛苦,事倍功半,如果未能正確對待的話,還可能影響親子關係。

錯過了也別怕,就像卡馬拉塔博士在書中提示父母,我們要從容、耐心地陪伴孩子,讓他們自然成長,切忌拔苗助長,不要細緻入微地介入和操控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要讓孩子跟隨自己的天性和成長的步伐,否則可能適得其反。

育兒的道路,漫長、辛苦,把此書推薦給和曾經的我一樣焦慮的父母。

《直覺養育的力量》讓殫精竭慮的父母在育兒道路上變得從容、輕鬆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