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雲流水、氣韻飄逸,賞王羲之《秋月帖》

王羲之《秋月帖》,又稱《七月帖》,草書,刻本見北宋《淳化閣帖》法帖第七,唐有臨本,共6行,計50字。刻本與臨本略有出入,紙本縱27.7釐米、橫25.8釐米,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南宋高宗“紹興”朱文聯璽、金章宗“明昌寶玩”印,以及明項元汴、清內府收藏印等。不論是刻帖還是墨跡,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法度嚴謹,氣韻飄逸。

王羲之(303-361,亦有一稱321-379),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屬山東臨沂),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王羲之辭官後遊歷名山大川,博採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於鍾繇,“兼撮眾法,備成一家”,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釋文:七月一日羲之白:忽然秋月,但有感嘆。信反,得去月七日書,知足下故羸疾問。觸暑遠涉,憂卿不可言。吾故羸乏,力不具。王羲之白。

行雲流水、氣韻飄逸,賞王羲之《秋月帖》

行雲流水、氣韻飄逸,賞王羲之《秋月帖》

行雲流水、氣韻飄逸,賞王羲之《秋月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