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南京」舌尖上的菊葉——南京人的最愛

牛首山,位於南京城南13公里,南接祖堂山,東為翠屏山,西北為梅山。山頂南北雙峰對峙如天然牛首,故名;又以雙峰聳峙如天然石闕,名天闕山;山西峰有一石窟,梁武帝於其下建寺廟一座,名“仙窟”,山亦稱為仙窟山。古時山上盛產松、竹、茶、蘭,尤其是暮春季節,桃花盛開,滿山春蘭和杜鵑花,加以松竹掩映,景色絕佳,所以明清時有“春牛首,秋棲霞”之美稱。

「最南京」舌尖上的菊叶——南京人的最爱

(金陵四十八景之“牛首煙嵐”)

當年,岳飛在這裡抗擊金兵,俘獲中高級將領20多人,斬首3000多人,其中各級將領170餘人;同時,繳獲馬甲200多副,武器3500餘件。這是金兵入侵江南地區以來,受到的最慘重的一次打擊。

「最南京」舌尖上的菊叶——南京人的最爱

相傳,菊花澇的來歷,與這次戰役有關。

當時,因糧草接濟不上,岳家軍飢餓不堪,於是滿山遍野尋找野菜,偶然中發現一種野菊的嫩枝葉可食。食用以後,不僅可充飢,而且清涼解渴,醒腦祛熱,霎時士氣大振。此後,每到青黃不接時,這種野菊嫩枝葉就成為人們充飢的食物。進而,收集種子進行栽培,成為南京地區特有的一種蔬菜。

「最南京」舌尖上的菊叶——南京人的最爱

老南京人將小孩子戲水(頑水)稱之為“澇水”,菊葉出售時必須帶水,否則會很快枯萎,不能食用,故南京人稱之為“菊花澇”。農家多在房前屋後隙地零星種植,現已規模種植,不過種植範圍僅限於南京方圓幾十裡,所以著名烹飪原料專家聶鳳喬教授稱之為“全世界栽培面積最小的蔬菜。其性耐寒、耐熱、耐瘠,生命力極強,且富含菊甙、腺嘌呤、氨基酸、膽鹼、揮發油、黃酮甙、維生素B1、維生素C等成份,有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壓的作用。血壓較高的人、冠心病人、慢性肝炎患者,經常食用菊花澇會有意想不到的療效。此外,它對多種細菌和病毒及皮膚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患急性結膜炎、皮炎、天皰瘡、膿頭痱子、風熱感冒的人經常喝菊花澇湯或飲菊花澇汁,療效很好。

「最南京」舌尖上的菊叶——南京人的最爱

菊花澇能烹製成多種佳餚,可炒可拌,可炸可汆,還可作葷菜的墊底或圍邊,能起到增香、解油膩的作用。1983年春,東郊賓館總廚師長、特一級廚師朱春滿在香港主持“江蘇菜美食周”,一道“玉板菊葉”售價高達300港元仍供不應求,許多美食家未能一飽口福,引以為憾。同年5月,法國總統下榻於新開業的金陵飯店,歡迎宴會上,總廚師長薛文龍特地上兩道南京菜,一碟玉板菊葉,一碟素炒蠶豆,貴賓們吃了又要加,總統風趣地說:“雖然有點失禮,但經不起這些菜的誘惑。”

「最南京」舌尖上的菊叶——南京人的最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