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科長去採礦,研究國內首創,他引領我國「第三次礦業技術革命」!

他,紮根煤礦,緣因一份熱愛;他,據實創新,倡導接納新科技;他,樸實無華,奮鬥在科研一線......近30年來,他始終堅守在煤礦安全技術革新的前沿,專注於煤礦安全技術領域的研究探索,先後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煤礦支護先進個人”“陝西省煤炭工業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他,便是

陝煤集團神木檸條塔礦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西安科技大學校友——王建文

放棄科長去採礦,研究國內首創,他引領我國“第三次礦業技術革命”!

放棄科長去採礦,只因熱愛

王建文,畢業於西安科技大學1985級採礦85-1班。1989年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銅川礦務局鴨口礦,在那一待就是13年。期間,鴨口礦一直是炮採,王建文想:“我是學採礦的,不能幹一輩子炮採。”因為這個想法,2002年7月,已是科長的王建文毅然選擇了離開,去了即將建成投產的玉華礦。2006年,陝北煤炭大開發如火如荼,聽從組織安排,王建文又來到毛烏素沙漠東南邊緣剛開始建設的檸條塔礦。檸條塔礦是陝煤集團在陝北建設的第一個千萬噸級的特大型現代化礦井。在這個平臺上,王建文如魚得水。他認為自己是學採礦的,在這裡能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出來,可以學到許多以前沒有接觸過的知識和經驗。

在王建文負責技術工作的12年裡,檸條塔礦有22項科研成果榮獲省部級及以上獎勵,有5項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6項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自2015年以來,檸條塔礦共取得全員創新成果1000餘項,為公司創效增盈7.33億元。這些成果的獲得,都是王建文對於採礦那份事業的熱愛,也正是因為這份熱愛,王建文才有了這麼多傲人的成就。

放棄科長去採礦,研究國內首創,他引領我國“第三次礦業技術革命”!

鼓勵接納新科技,據實創新

“據實創新”是王建文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據實創新,就是以煤礦安全生產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為導向,確定科研項目。目的是解決問題,提高安全生產的效能和效益。班組、區隊先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把科研項目的第一關。”但王建文首先得面對艱難而複雜的採礦條件。檸條塔礦礦井南翼賦存水量較大,對礦井安全生產影響很大,積壓大量煤炭資源無法順利開採,導致礦井接續緊張,影響礦井產能的發揮。為此,王建文主持做了南翼2-2煤東區開採設計和規劃,解決了這一問題,使礦井形成了多煤層開採、多采高並存、南北兩翼均衡生產的格局。長年在煤礦一線工作的王建文,對生產中新技術的運用接納程度很高,在他看來,要高產高效,也要降本增效,快速掘進就是王建文據實創新的結果。

檸條塔礦在礦井設計時,支護設計相對保守,形成過度支護。礦井2013年投產後,王建文聯合西安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所,在檸條塔礦開展了“巷道支護參數優化研究”。通過理論計算和實驗模擬、現場多次驗證和優化,他提出快速掘進實施方案,利用高強度錨杆錨索相結合的支護優化技術,使施工和支護裝備達到最優配合。

這一方案實現了在支護強度不降低的情況下,降低了支護密度,簡化了施工工序,大幅度提高了掘功效率,一年可以節省直接費用上千萬元。

放棄科長去採礦,研究國內首創,他引領我國“第三次礦業技術革命”!

王建文在井下與工人一起檢修(左二)

“王建文對科研工作十分敏銳,分析超前,追求創新,常常有許多好的想法。我們的一些科研項目都是受他的啟示才開展的。”西安科技大學教授谷栓成說。有一次,王建文在街上看見工人在馬路上鋪免燒磚。他突然靈機一動,想到了煤礦中令人頭疼,難以處理的矸石。於是,他組織採集了煤礦的矸石樣本十幾噸,交給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白國良教授團隊做矸石混凝土的實驗,並取得成功:大塊矸石可做混凝土骨料,細末料可做免燒磚,開發出了煤矸石的5種用途。

這一技術,經鑑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一年的直接經濟效益達到1400多萬元,綜合效益達到2000多萬元。

奮鬥在科研一線,樸實無華

中國科學院院士何滿潮創立的“切頂短臂梁”理論,應用在煤礦開採上,成為一個開採區域佈置多個採煤工作面、0條回採巷道、0個區段煤柱的“N00工法”。這是一種無巷道掘進、無煤柱的新的採煤方法。這一採煤方法的全國首家工業性試驗,就是在檸條塔礦進行的。“我能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也是沾了‘N00工法’的光。”王建文謙虛地說。2016年3月24日,“110工法”在井下工作面首採進行生產試驗。當時,為了全過程跟蹤瞭解,王建文在井下連續工作了25個小時。當年8月,“110工法”進行末採試驗,王建文也是在井下連續跟了兩個班,直到剩餘的16米推採結束才升井。 2017年4月19日,神木市大柳塔鎮板定梁塔礦發生透水事故,6人被困井下,多方救援力量趕赴現場緊急救援,王建文就是其中的一員。救援成功後開展的事故調查,王建文也應邀參加。“他不是正式的調查組成員,專家組的名單上也沒有他,他是我們技術分析組請來幫忙的。但這幾天的工作,體現了王建文的大局意識,展現了他很好的業務能力。”陝西煤監局榆林監察分局副局長兼總工張文化回憶說。

“科研成果的井下驗證急不得,一點都不敢馬虎,一絲一毫都不敢退讓。”王建文說。2016年,全國首個厚煤層“110工法”(“N00工法”的前身,即1個採煤工作面、1個順槽、不留煤柱)進行工業性試驗時,王建文全身心投入,深入現場,精心組織,緊接著又先後完成了“N00工法”各裝備系統設計優化45項,細節優化159項。“N00工法”現在已經被寫入《中國製造2025-能源裝備實施方案》,成果達到國內首創、國際領先水平,引領了第三次礦業科學技術革命。

放棄科長去採礦,研究國內首創,他引領我國“第三次礦業技術革命”!

當了12年的總工程師,王建文贏得讚譽一片。長期以來,王建文堅守在煤礦安全技術革新的前沿,專注於煤礦安全技術領域的研究探索,為我國的煤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他身上所凝結的是西安科技大學“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和“勵志圖存、自強不息”的“胡楊”精神。在今後的發展中,西安科技大學將繼續把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緊密結合,培養更多高級專門人才,為煤炭工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

更多相關資訊,敬請關注頭條號:西安科技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