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到底應該學什麼?

工作中使用PPT是現在已經非常常見的一個職場場景。但是職場卻並不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新鮮事物,為什麼在以前沒有出現PPT這樣的工具或者PPT這樣的工具在以前的職場中扮演的角色並沒有現在這麼重要呢?無非是因為技術大環境的限制以及大家對信息傳遞效率的追求。

PPT到底應該學什麼?

現在的職場環境中,產生的信息是以前的幾倍到幾十倍。這其中會有更多的無用信息被生產出來,有用信息很可能被掩埋掉。而PPT這種演示軟件,用對了就是一個非常高效的信息傳遞神器,讓有用的信息可以更快的被人獲取和理解。這是現在PPT被視為職場人士必備職業技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PPT到底應該學什麼?

面對這樣一個原因和使用環境來說,一個職場人要如何去學習PPT這種演示軟件呢?甚至不少人看著網絡上的各種課程會由衷的發出一個問句:“PPT到底應該學什麼?”從我個人長達7年的PPT製作經驗來看,無非這麼幾點:

1、結構化的思維能力

以美食作比喻,PPT等一眾演示類工具不過是一個盤子,而裡面盛放的美食就是你產出的內容。一個漂亮的盤子和精美的擺盤確實可以給這道菜增色不少,但是如果食客嚐了發現非常的難吃,那麼這依然是一個失敗的菜品。

PPT到底應該學什麼?

對於內容來說,好不好吃就相當於好不好理解和有沒有真材實料。讓人看的雲裡霧裡的PPT和做缺乏實質性內容的PPT都是失敗的。因此在學會製作PPT之前,更應該學的是結構化的思維能力。這是讓你能把一件事講清楚,講全面的思維方法。只有有了可口的內容,才能去考慮擺盤問題。

2、視覺化的美化能力

讓你直接吃各種美食的原材料肯定不會好吃。比如直接食用白水煮的雞胸和西藍花,再就點大蒜和調味料。能吃是能吃的,但是不好吃,也不能引起食慾。但是一旦做成宮保雞丁和蒜蓉西蘭花,卻能引起人的食慾。同樣的組成部分,不同的處理方法,效果卻不一樣。

PPT到底應該學什麼?

對於信息的傳遞和展示也是如此。大段未修飾美化的文字,很少有人願意去閱讀。而經過視覺調整美化後的PPT,不但可以讓人看到的津津有味,而且信息傳遞效率也高了。愉悅的觀看體驗是讓信息獲取者上癮的毒藥。而這是學習PPT時最應該掌握的操作技能。

3、理論化的設計能力

我們進入任何一家能上點檔次的餐館吃飯就會發現,任何一道菜除了精美的食器,精妙的食物還有精緻的擺盤也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擺盤造型和菜品的名稱、內容往往相得益彰。這背後其實是一套成熟的餐飲理論體系支撐的。

PPT到底應該學什麼?

對於PPT演示製作來說,能做出好的內容和美化好內容不過是學會了做菜。而要上得了檯面,依然缺乏理論支撐,無法讓你的PPT成為一個成熟一體的演示作品。而這就需要學習一些排版原理、視覺原理等相關的、有用的理論來支撐。這也是學習PPT時不能缺少的串聯線索。

PPT到底應該學什麼?

以設計理論服務結構化思維的內容,產出美化後的PPT頁面,是一個高效的PPT學習和製作的流程。如果你在工作中製作PPT,總是會被領導不斷的打回修改,那麼很可能你缺失了其中一個環節的能力。

我是肥宅,關注我,一起成為老闆眼中不可缺少的人。

PPT到底應該學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