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企業狀告湖北電信大鱷討說法 投資巨額資金打了水漂

“國有企業與民營中小企業,雙方本是經濟活動中的平等主體。但現實中,有的國有企業卻利用其強勢地位,罔顧我們民企的正當利益,肆意撕毀協議,給我們的經營帶來毀滅性的打擊。面對如此不公,我們實在無法接受。”在湖北開拓業務卻遭重挫的浙江商人葉劭日前來到《市場導報》維權中心,痛心地講述了自己的遭遇,並對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號百信息服務分公司(簡稱湖北號百)的做法表達了強烈的不滿。

這其中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導報記者介入了關注。

浙商企業狀告湖北電信大鱷討說法 投資鉅額資金打了水漂

.

投資湖北佈局電信增值業務

據瞭解,葉劭此前與同為浙江籍的合作伙伴開辦了北京順達天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簡稱順達公司)。2016年,該企業和中國電信湖北號百公司續簽了合作協議,約定順達公司基於電信的網絡平臺繼續向用戶提供 “超級副號”業務。

所謂的超級副號業務,估計許多手機用戶並不陌生。它可以讓用戶在無需另行申請新號的情況下,在原手機號上增加一個新的號碼,相關的開支直接計入原手機號的費用中。這樣,既為用戶提供了便利,又滿足了用戶多元化需求,因而該業務的發展近些年頗為迅速。

三年合作中,這次續簽的合同期限依舊僅有一年,但對期滿續約有一個特殊的約定,即:“湖北號百可對順達公司的履約能力和資格進行審核,如順達公司具有履約能力且資質符合條件,合作期限將自動續延,每次續延以一年為限,續延次數(無)。

“對於大投入、收益週期長的業務,雙方不可能只合作一年,都會自動續延下去,這在業內幾成慣例和約定俗成的規則。”葉劭告訴導報記者,“超級副號”就是這樣的業務,順達公司為此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軟件研發,採購硬件設備,搭建業務平臺,營銷發展用戶,並負責日常平臺維護和客服處理。

“先後已投入一千多萬元,如果只能合作一年,試問誰敢籤這樣的合同?誰敢以如此大的投入去做一件毫無時間保障的事?”葉劭說。

效益顯現卻被迫空手出局

但是,令順達公司沒想到的是,當年12月1日,湖北號百卻向其發出了《關於不再續延超級副號業務合作協議的函》。以落實實名制管理要求為名,單方提出不再續延合同。而此時,順達公司投入巨大成本已在湖北發展了10萬級的超級副號用戶,業務規模排名全國第一。

“我們明明已完全按國家標準實行了實名制,對方僅憑一紙通知就要求我們退出合作,這不公平!這就意味著我們辛苦三年,連成本都沒法收回,10萬用戶可見的上千萬收益更無從兌現!”葉劭震驚之餘,他去人去函表示了堅決的反對,並就此與中國電信各級部門進行了交涉,電信總部相關人士表示會妥善處理。

然而在12月5日晚,湖北“超級副號”的客服電話突然接到多位用戶投訴,反映電話不能正常撥打。公司經查發現,已無法訪問服務器,原因竟是湖北號百公司已將外網關停。順達公司無法監測維護自建平臺,也無法使用客服查詢系統,整個平臺陷入癱瘓。

“我們當天上午剛發出反對函,晚上就遭到報復性的斷網。號百事先沒有任何溝通和預警,就直接中斷網關,時間長達12小時以上。一家國有電信企業置用戶於不顧,視服務為無物,無視10萬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竟如此不擇手段。”葉劭對此深感痛心。

經順達公司據理力爭,最後電信總部相關部門同意調整計費方案,在此前提下,順達公司才回函表示會配合號百將業務和用戶從自有平臺割接到電信集團天翼小號平臺上。但割接完成後,號百公司並沒有落實總部已明確的合作調整方案,仍執意終止合同。而這次的配合割接,也被對方強行認定為同意終止合同,給順達公司在此後的訴訟中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萬般無奈之下,順達公司於合同被終止日前再次向號百公司發送了重申不得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函。然而,權益受損已成定局。

蒙受損失後告上法庭討說法

2017年3月,蒙受了巨大損失的順達公司將湖北號百公司告上了法庭,提出了合同繼續有效的請求。一審在武漢市江漢區人民法院進行。

成為被告的湖北號百公司辯解道,一方面,公司終止履行涉案協議是貫徹執行國家六部委和工信部關於“防範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的需要,是按照國家政策要求維護公共安全。另一方面,在發函順達公司通知不再續期後,順達公司同意配合割接並付諸了行動,故雙方協議全面終止。由此,被告湖北號百請求法院駁回順達公司的訴訟請求。

2017年11月,江漢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駁回了順達公司的訴訟請求。判決的核心理由同樣將順達對割接遷轉的配合視為對號百終止協議通知的同意和認可,同時還提出,順達在合同終止日前向號百發函要求續延和繼續履行協議,是對原先行為的否定和反悔,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

對於法院的判決理由,葉劭不服並提出了疑義:首先,號百對符合實名制的產品以實名制之名終止協議是一種違法行為;其次,事發後順達仍多方奔走,始終沒有放棄自身權益;再者,事出有因的割接遷轉和業務下線、合同終止三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不能以此作為判定依據;最關鍵的是,若超級副號業務有實名制的問題,順達不能繼續經營,那為何該業務可以遷轉到電信平臺後能夠繼續存在?難道實名制政策的執行是因人而異的?

借實名之名行侵佔之實?

順達公司隨後向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訴。

2018年5月23日,武漢中院開庭審理了此案。順達公司委託的浙江京衡律師事務所律師梁生東到庭參加了訴訟。

法庭上,梁律師指出,湖北號百公司藉口實名制管理的說法是不成立的。事實上,本案副號業務完全符合實名制的要求,而且湖北號百公司強迫順達公司退出,將 “超級副號”改名為“天翼小號”後,一直運營和收益至今,其他多個省份的副號業務也延續未變,因此,終止協議的行為構成了單方面違約。

另一方面,湖北號百公司沒有嚴格按合同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沒有對業務實行考核,也未經合同對方書面同意,就擅自以其他理由提前決定不再續延合作,這已侵犯了順達公司的合法權益。

“對方有意曲解相關文件,倚仗大型國企的地位,借實名之名行侵佔之實,野蠻迫使合作方出局,將業務獨攬到自己手中。”葉劭說,他將繼續抗爭下去,尋求法律的公平正義。

導報記者在發稿前,電話聯繫採訪了湖北號百及電信公司,相關當事人多數不願談論此事。但有人卻簡單提及,終止合同並非因為實名制的問題,而是合同到期了,因為續延次數為“無”。葉劭則認為,這恰恰證明了對方已理屈詞窮,玩弄起文字遊戲了,因為僅僅一年的合同期顯然有悖常理,難以自圓其說。

浙商痛心國企寡頭心態

“我小小的一家民企,曾經一次次的申告、求情,一次次的奮力掙扎,卻換來這樣的結果。如果不是被逼到絕境,絕不會去狀告這麼大的一家國企的!”在採訪過程中,葉劭多次嚮導報記者表示,他在此事件中深深體會到了民營中小企業在遭受不公對待時的無奈、無助。

“涉及到一個千萬級的業務關停,涉及到10萬以上的用戶和相應的業務收益,在整個事件過程中,湖北電信產品創新部的負責人孫良超從未主動的聯繫溝通,而且經常不接電話,甚至出言不遜,極度傲慢。”

“2016年11月底,我多次電話聯繫,他就是不接電話。無奈之下,我抱病上門找他詢問原因。他卻態度惡劣地懟我:‘你是葉總還是祖宗啊,我為什麼要接你的電話?’”葉劭寒心地說到。

另據介紹,江漢法院在判決前,還主持過一次調解,當時的場景更讓葉劭畢生難忘。法官、書記員均在場的情況下,號百公司的副總方友斌仍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他上來就連聲質問說,“你們是民營企業,就不應該告(我們),你們怎麼可以告我們國企呢?你們為什麼當時不來溝通?事先不來協商(就上告)?”

“明明事先已經反覆溝通無果,卻信口開河說我們沒有溝通。當順達因投入巨大,而提出合理補償的調解意見時,他卻回斥‘你們小小的民營企業有什麼投入啊?你們沒什麼投入!’”

葉劭說,對方如此蠻橫強勢,令他氣憤難當,民營中小企業的尊嚴就可以如此被踐踏?而此次調解,最後也以失敗告終。

對此事件,二審法院會作出怎樣的裁判,《市場導報》記者還將持續關注。

編後記

葉劭的遭遇多少反映出了一些地方投資環境和營商環境的惡劣,以及民營中小企業與國企合作的一種現狀。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一些國企淡薄的市場規則意識和強勢心態由來已久,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壟斷市場下的寡頭心理和做派。顯然,這與當今中國的法治追求和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目標相悖,與增強國有企業活力和競爭力的目標相悖,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精神相悖,與十九大後全面深化國企改革,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相悖。

浙商行商天下,實幹創業,不僅是浙江經濟的競爭力所繫,是浙江最珍貴、最有潛力的戰略資源,更為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中,佔絕對數量的民營中小企業更是積極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管身在何處,他們都理應得到尊重和公平對待,理應得到切實保護和善意關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