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馬修是如何一個個改變這些孩子的?

馬修初次來到“池底學院”的時候,整個學校可以說是烏煙瘴氣。學生一味作亂,老師凶神惡煞,沒有一絲感情可言。

比起像典獄長一樣的老師,那些學生更是讓人害怕。小小年紀就生活在欺壓與被欺壓的環境中,長大之後不是欺壓別人的人,便是被別人欺壓的人。

馬修走進池底學院,就像一束光,透過層層烏雲,照進了那個陰霾的世界。

《放牛班的春天》馬修是如何一個個改變這些孩子的?

當然,在最初的池底學院也不是所有人都陰暗的,至少麥神父就一直對那些孩子抱有希望。在他被孩子差點砸瞎眼睛的時候,他依然對醫生說,孩子們還是有救的。只是,麥神父對孩子的耐心不足以引導他們從善,反而將其當做欺凌的對象。那麼新來的馬修是如何一個個改變這些孩子的呢?

  1. 蓋賀克。蓋賀克是砸傷麥神父的孩子,馬修知道此事之後,並沒有上報校長給與處罰,而是讓蓋賀克去照顧麥神父,直至他恢復。而蓋賀克果然沒有令他失望,當他看見被自己砸傷的麥神父時心裡充滿了愧疚,聽到麥神父誇他、維護他們的時候,心裡肯定是複雜的。最後麥神父傷口惡化,不得不轉大醫院,蓋賀克擔憂的問馬修“他會死嗎?”從這裡,我們似乎已經看見一個孩子有了最基本的感恩之情。

  2. 《放牛班的春天》馬修是如何一個個改變這些孩子的?

2. 派皮諾。派皮諾長相非常精緻,臉上卻沒有笑容。第一次看見派皮諾笑是在考試上,馬修揹著校長給派皮諾提示答案,雖然派皮諾並沒有get到答案,但他還是自以為正確的開心笑了。或許派皮諾笑不是因為知道了答案,而是有人居然會幫助他。也是從此以後,派皮諾臉上的笑容漸漸多了起來。

《放牛班的春天》馬修是如何一個個改變這些孩子的?

3. 皮埃爾。整部影片中,改變最多的就是皮埃爾了,那個聲音如天籟的小王子。單親家庭長大的皮埃爾非常敏感,用現在的視角解讀,便是用惡行來保護自己、偽裝自己,一直在做與自己內心不符合的事情。第一次馬修見到皮埃爾的母親時,皮埃爾在受罰,馬修替他圓了過去。也正是從這時開始,皮埃爾的態度有所好轉,直至最後將音樂當做自己的支柱,而不是武力與惡作劇。

《放牛班的春天》馬修是如何一個個改變這些孩子的?

4. 孟丹。孟丹的性格真的不討人喜歡,但是結合醫生的話似乎又不是那麼難理解,一個有心理問題的人,難道你能希望他像普通人一樣嗎?孟丹被帶走的時候,馬修說他是自己唯一的男中音,雖然我們沒有看到孟丹與大家一起合唱,但是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猜測出孟丹也開始慢慢融入他們之中了,如果沒有被強行帶走,或許他的心理疾病能減輕不少。

《放牛班的春天》馬修是如何一個個改變這些孩子的?

因材施教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太困難,馬修用他的耐心一個個糾正那些孩子扭曲的性格,是孩子們最大的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