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深山窩裡的那輪明月——張玉滾

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位於伏牛山深處。百度地圖顯示,這裡距離縣城70多公里,讓人感覺不算太遠。然而,實地走一遍你便知此處的偏僻,那一座座大山像怒目而立門神,把黑虎廟圍困得水洩不通,牢牢壓在谷底。就是在這個幾近與外界隔絕的地方,出了個名人,他就是黑虎廟小學校長,被授予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的張玉滾。

8月15日中午1:00,驕陽似火,中共南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富治在鎮平縣領導周清玉等的陪同下前去看望張玉滾。汽車在伏牛山褶皺裡顛簸近兩個小時後,停在山間較為平坦的坪壩上,黑虎廟村小學就坐落在這裡。一個黝黑的,山民模樣的人早已等候在那裡,他就是張玉滾。這個本應該風華正茂的“80後”年輕人,在滄桑歲月的磨礪下,兩鬢已顯斑白。雖然在聚光燈下“曝光”多次,人還是略顯得拘謹、木訥。

就是這個人, 2001年9月,當19歲的他出現在黑虎廟村小學的門口時,整個山村都沸騰了;但村民又隱約有些擔心,擔心他三分鐘熱度,幹幾年就另攀高枝了,卻沒想到他一干就是17年,春華秋實,春風料峭裡,像伏牛山上的野山楂樹,深深紮根在瘠薄的爛草碎巖中,春風料峭中,開出樸實的花;秋風跌宕裡,捧出累累碩果。

山外的世界很大很精彩,好友和親戚多次介紹他外出打工或到發達城市從教,都被他婉言謝絕。但張玉滾卻始終難以挪開他的腳步,因為山裡娃們希冀的目光炙熱如火焰。他本著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螺絲釘精神,立足本職,忠於職守,兢兢業業,精益求精,以實際行動踐行雷鋒精神,學校老師青黃不接,張玉滾就把自己磨鍊成“全能型”教師。數學課上,他運用直觀教學法,和孩子們一起製作教具;語文教學中,他優化教學環節,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思考和練習;體育課上,他把鄉土遊戲融入課堂;上美術課時,他帶領孩子們到校外寫生。17年,他早就練就了“過硬”的本領:手持教鞭能上課,拿起勺子能做飯,握起剪刀能裁縫,打開藥箱能治病……

幾番琢磨方成器,十年耕耘自見功。何況十七年,如今,張玉滾可謂是桃李芬芳。他先後被評為“省、市師德標兵,五一勞動獎章”“南陽市第三屆道德模範”、“感動中原十大教育人物”、“全國師德標兵”等榮譽稱號。當然,他要的不只是榮譽。問及他的願望,張玉滾的回答很簡單: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大山裡的孩子,彙集公眾的愛心,培育大山裡的花朵,讓一棵棵茁壯的苗走出大山,而他,更願意做一輪明月,守望這片希望之苗圃,照亮山村孩子走出大山的路,也豎起學子反哺家鄉的旗幟。

尋訪深山窩裡的那輪明月——張玉滾

尋訪深山窩裡的那輪明月——張玉滾

尋訪深山窩裡的那輪明月——張玉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