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組海口調研時發現:「限塑令」下 市民環保意識有所提升

8月28日,省人大常委會全省一次性塑料製品汙染環境情況調研暨2018年海南環保世紀行調研組赴海口調研。

當天,調研組在省人大常委會環資工委主任葉振興的帶領下,前往美苑農貿市場、大潤發超市國興店、椰海糧油交易市場和海南天人降解塑料股份有限公司,瞭解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流通、銷售、生產以及監管情況。

據介紹,海口近年來在大力加強社會宣傳,不斷強化公眾環保意識和公共責任意識,形成“限塑”的社會共識和輿論共識的同時,以農貿市場、食雜店、餐飲店、超市以及小商品交易市場等地為重點區域,通過多部門聯合執法,抽查進貨臺賬、摸清進貨渠道等舉措,強化對一次性塑料製品批發源頭、物流儲運的監管。

在大潤發超市國興店,調研組看到,在果蔬區、熟食區、生鮮區和收銀區等各區域所使用的塑料袋,袋體皆標明瞭環保回收標誌、出產廠家以及“可循環利用”等字樣。超市在有償提供可降解塑料袋的同時,還銷售無紡布購物袋,鼓勵消費者使用。

“目前超市內流通的所有塑料袋都是經過檢驗的可降解塑料袋。”超市客服經理鄧宏穎介紹,為了加強塑料袋的管理,大潤發所使用的塑料袋都在同一廠家採購,且每批次皆有相應的檢驗檢測報告和第三方抽檢報告以及生產廠家、生產日期和生產許可證等關鍵信息,證明塑料袋符合環保標準後,方投入賣場使用。“在‘限塑令’的推進過程中,我們發現越來越多顧客會自帶袋子來超市購物,其中大部分是無紡布袋、布袋,市民的環保意識有所增強。”她說。

調研組表示,大潤發超市在塑料袋的管理上形成了有效模式,值得參考,只有從嚴管理,才能杜絕不合格的一次性塑料製品在賣場流通。

在海南天人降解塑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塑料袋生產基地,調研組看到,經過造粒、吹膜、印刷等一系列流程,一個個塑料袋在車間產生。公司總經理胡智功介紹,公司共有50多臺設備,年生產能力達3500噸,生產的可降解塑料袋面向全省市場,主要供給各大景區、大型商超和酒店。

“在‘限塑令’推行後,公司的發展可謂一波三折。”胡智功回憶,2008年,“限塑令”實施後,公司的塑料袋銷量曾一度降至谷底,價值500餘萬元的機器設備被淘汰。不過,公司迅速調整方向,轉戰新市場,投入研究可降解塑料技術,生產各類全降解塑料製品,逐漸提升銷量。“現在,來自大型企業和商超的訂單穩步增加。我們相信,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不斷提升,可降解塑料製品的市場前景將越來越好。”(記者 鄧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