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受持一句经文,就能有无量无边的福德?

为何受持一句经文,就能有无量无边的福德?

人生是道场,经历就是修行。

成长跟成熟是我们需要去分清的两个不同的阶段。我们在没毕业之前,属于成长阶段。在成长阶段我们像海绵一样,接纳所有的信息,这也是为什么孟母三迁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不正确的信息,会变成你的个性。因为你没有能力去辨别信息,你是块海绵,好水坏水都吸进来了,所以环境对我们特别重要。

但成熟则不一样,成长阶段是吸纳之时,而成熟阶段是消化知识、运用知识。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成长阶段是每个人都需要以不同的努力做加法,而成熟阶段是每个阶段都要明白自己需要去做什么。成长阶段是学习,不断地学习。中国人的学习方式是”读书不求甚解“,就像牛在外面吃草,不断地吃,也不管消化不消化,不断地吃。但成熟阶段,类似于牛在牛棚里面,没事儿嘴巴里面在嚼吧嚼吧,反刍、咀嚼、消化。

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运用是不一样的。知识的积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做加法,是要多,博学。而在成熟阶段,是要做减法。这一点《金刚经》上说得很明确,说:”

若人能受持一句偈等,是人福德无量无边”。念一句话,就有无量无边的福德,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会运用,哪怕是运用一句话,也比能够记住经文要重要得多得多。

实际上就是要做成熟的减法,少得不能再少的唯一的这件事情。所以学佛对于大家来说,把你能熟知的、熟悉的、懂得的传统文化当中的一句话,当成你的座右铭,去练习一年,至少三个月。然后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就不一样。

因为我们平常学的很多,经常有人讲:师父啊,这个经我一天念几遍好呀?我早上念《金刚经》,晚上念《弥陀经》,我还加个《地藏经》,没事儿还念念《法华经》。他的修行都是在做加法,对知识的吸纳来说是好的。可是三年以后,他不是脑子更清楚了,他是脑子更浆糊了,越来越糊涂。因为他没有办法从中找到修行的方法,而《金刚经》提出来的基本修行原则就是,你懂很多没有关系,但是做只能做一点。这也是为什么要一门深入的原因。一门深入,触类旁通;触类旁通,一门深入,是相辅相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