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闻: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

“中国美育一定要坚持民族自信”

——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

教育要闻: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

本报北京8月30日讯(记者 董鲁皖龙)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出了殷切期望。当天,中央美术学院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座谈会,参与写信的戴泽、詹建俊、薛永年等6位老教授及师生代表参加了座谈。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为加强新时代美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意义十分重大。”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说,总书记充分肯定了中央美术学院“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希望“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让我们备受鼓舞,更感到责任重大。

参与写信的周令钊教授今年已经99岁高龄,见证了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和中央美术学院的发展,由于行动不便,他以语音的方式与大家交流。在他看来,美育对个人成长、国家建设和未来发展特别重要,“总书记的回信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做好美育工作的信心”。

年逾九旬的戴泽教授亲临会场。“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我们十分感动,总书记对美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使我们非常振奋。”戴泽回忆起自己的恩师徐悲鸿先生对美育的重视,“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加强美育建设,使青年一代在美育环境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崇德尚艺’在当下社会有突出的、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詹建俊教授认为,美育不仅要使人懂得艺术,还要让人的心灵能够美起来。作为美院教师,要秉承对精神与心灵的高标准追求培养学生和创作作品。

在薛永年教授看来,美育是非常深刻的命题。“美是要走心的,要塑造人的灵魂,表现生命的升华。要把美术教育做好,首先是要做一个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有这样的要求才能做一位好老师。”薛永年说。

在当前中西大融合、世界大变革的格局中,中国的教育、美术、文化处在什么位置?该怎样发展?“中国的美育一定要坚持民族自信,吸收外国古典的、现代的经验,使两者融合。”邵大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对中央美院百年来所做的教育的肯定,也希望我们把美育工作做得更好,在全国起到模范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也极大鼓舞了刚走进校园的央美学子们。在央美造型学院油画系2016级研究生谢娜看来,总书记的回信饱含着对艺术工作者的期许和对美术教育事业的重视。

“作为新时代的央美学生,就是要用心感受这个时代,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精神,在这个基础上去扎根实际,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结合时代的潮流,用自己所学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作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有更新的作为。”谢娜说。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要求,中央美术学院将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美育贯穿于教学,努力探索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想象美、创造美的能力;二是要以美育推动艺术创作,努力创作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传世之作;三是要为推动社会美育作出贡献;四是要加强学术,把美育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集中全院力量来开展美育研究,研究中华美育精神。”范迪安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