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通:在珍惜與感恩中奮力前行

劉通:在珍惜與感恩中奮力前行

自高中畢業去南京讀大學開始,我就開始了一路南下的生活,離家也近八年。雖然生活上沒受什麼苦,思想上卻偶爾會感到不清楚,內心總會去尋求一種踏實的感覺,這種“踏實”大部分也只能在回家後才能感受到。新年伊始收到四舅寄來姥爺的《憶歷記述》這套書,感到很溫暖,彷彿帶我回到了小時候在高炮旅院子裡,大樹下玩耍的時光。在此要感謝四舅將這些珍貴的資料整理成冊,更感謝姥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回憶。

忘了是哪一年,大概在讀中學的時候,見過家裡人拿出姥爺的回憶錄,當時就對其中的內容很感興趣,想知道那個高大、嚴厲又有一點神秘感的姥爺寫了些什麼,他都經歷了什麼。現在當我讀完這本回憶錄的時候,才知道那時的生活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有趣。難以想象在那個通訊、交通十分落後的時代,姥爺如何穿過華北平原,孤身北上長春尋找父親,也難以想象一箇中國平民是如何在日寇肆虐的土地上生活、奔波。關於解放前的記述,有兩個詞提到了很多次,一個是“大洋狗”,一個是“亡國奴”,這兩個詞讓我對姥爺所處時代,他的生存狀態和內心的痛苦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們從小接受過很多愛國教育,對日寇、小日本或是其他外敵嫉惡如仇,觀看一些描寫真實的抗戰片更是激情澎湃,這兩年的國產軍事類電影給我們帶來的激動之情也讓我們認識到,自己有著一顆真誠的愛國之心。但現實卻不像電影裡這麼激情,日軍的“大洋狗”撲過來,姥爺形容“這是驚嚇嚴重危險最大的一次遭遇,險些喪命”,抗戰時期,不管是在老家還是在遠赴長春的路上,不知道姥爺還經歷過什麼危險的境地,至少“大洋狗”這個恐懼的回憶是一直沒有忘記的,再加上生活的艱苦,生存的一次次挑戰就像一隻“大洋狗”,時不時過來撲你一下,不知道哪一次會把你撲倒。在這種處境中,“亡國奴”一詞透露出了十分的艱辛和無奈,離開了家鄉,“哪知道逃到東北仍是亡國奴,比華北更厲害。”正如回憶錄中所說,社會環境及影響對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同樣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姥爺當年的艱難處境是那個時代中國的真實寫照。

劉通:在珍惜與感恩中奮力前行

就我自己與姥爺相處過的幾年,相比回憶錄中的記述,時間和內容豐富程度相差太多。在我印象中,姥爺話少、嚴厲,似乎很少見他笑過,除了最後臥病在床的幾年,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吃飯必看新聞聯播,還有一次吃飯時忘了是什麼原因呵斥我,我嚇得不知道說什麼了,後來才知道大概是在逗我,故意嚇唬我。所以,讀完這本回憶錄,我才對姥爺有了一些立體的瞭解,包括他善於總結,也有記錄生活和工作的習慣,在生活艱難時期也體現了堅韌的性格和對家人血濃於水的感情。其中最打動我的,還是姥爺寫給孩子們的家信,信中除了前後的噓寒問暖,主要的內容就是講述家裡的生活情況和對孩子工作的教誨和期盼。雖然如今通訊技術發達了,但這大大不同於過去的書信,一方面是書信來之不易,另一方面是寫下來的話總比說出來的要清楚、有條理,引發人的想象。尤其是給奔赴前線的三舅的幾封家信,讀後讓人溫暖又充滿力量,寫到“立立、建建都盼著:‘俺三叔來信啦,這是俺三叔的相片。’”令人動容,不知道三舅當時在前線看到這些家信是否會潸然淚下。

我自小喜歡聆聽老人的經驗和教誨,並非聽話,而是打心裡覺得受用。讀完這本回憶錄,更是受益匪淺。姥爺在回憶錄末尾附記中寫道,“人生如夢……因不同的社會環境、程度不同的階段性,波段式地往前邁進,更主要的是機遇和命運……客觀因素很重要,實踐證明主觀因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歷經風雨,嚐盡人生酸甜苦辣,姥爺寫下這一段充滿哲學意味的總結,令人感到平靜而有力。我常常善於接受現實、完善自身,卻不擅長主動改變,如今時代變化,和平年代裡,或許我更需要學習後者,對自己的生活多一點把握。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憶歷記述》中姥爺對黨的敬愛之情給了我很大觸動,雖然有些時期的文字可能是受文革的影響,但仍可以看出姥爺對國家和黨發自內心的忠誠和敬愛,因為沒有毛主席領導的中國共產黨革命成功,我們的家庭是沒有今天的。因此,我會將姥爺那句話銘記在心:“人為萬物之靈,決不能忘恩負義,或因某些環境變化而動搖。”

2018年4月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