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譽煒:孩子,做到這六條想不成器都難

馬譽煒:孩子,做到這六條想不成器都難

剛剛結束的2018年高考,天津市的語文試卷作文題是圍繞“器”,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由此引發我的一些思考。

器,有著多重的含義。總的看,器有著有形與無形、物質與精神之分。大器即大氣象,能盛納萬物,美的形制與好的內容相得益彰;益器能助人成事,許多情勢下,有利器者一方,往往可以把握引領事物發展的走向,當然這裡包括思想理論的利器;器量是任何時代精英之必須,兼容幷包,彰顯才識氣度,方顯英雄本色;重器也指國之棟樑,肩負光榮,成就夢想,是成就和支撐國家與民族的脊樑。古語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說。

玉不琢,不成器。任何器都是來之不易的。一切活著的器又不是一勞永逸的。大凡一個人要成器,一件物品要成器,都須經過反覆磨礪和鍛造、雕琢與拼搏。坐享其成,粗放浮躁,敷衍塞責,不著邊際,等等,與成器背道而馳。即便將不成器的器當作寶物放在器的位置上,也必定是根基不牢,最終也是要碎的。

言歸正傳。那麼,一個具備常人智商的人,要想成器,究竟應該怎麼做呢?簡言之,我以為,需做到以下六點。

馬譽煒:孩子,做到這六條想不成器都難

首先,學而不厭。學習如汽車加油、手機充電。無電無油,無法行走與運籌;加油需加好油,充電不能怠慢。《論語.述而》: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意思是說,默默記住所學知識,學習上不覺得滿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對於我來說,還有什麼遺憾呢?人要成器,就要使自己變得聰明起來,愚鈍的人是成不了器的。而聰明來自於學習,正所謂:學而時習之。向書本學習,向他人學習,向實踐學習。學習永無止境、永不滿足。只有這樣,才有成器的可能。戰國時的蘇秦用錐子刺腿以防讀書時瞌睡,晉朝的車胤集螢火蟲發光以解決困難時看書,東漢時孫敬頭髮懸樑,西漢的匡衡鑿壁偷光,北宋的司馬光以圓木為枕,東晉書聖王羲之將一池清水變墨池……看吧!有哪一位大器之人能離開學習而成才的呢?古人是這樣,近現代人也是這樣,今後也還是這樣。

其次,志向高遠。有句廣告詞好懂易記:“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很顯然,許多時候,只有想得到,才能辦得到。連想都沒想,辦到就更不容易了。《史記.李將軍傳》:“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志向高遠,就是志向遠大,有鴻鵠之志,有奮鬥的目標。前些日子,我在江蘇淮安周恩來總理故居,看到周總理12歲離開家鄉到東北瀋陽讀書的故事,那時他就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他以“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為座右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中國人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奮鬥了一生。參加革命工作幾十年,他再也沒有回過淮安故鄉。翻開成大器者的名錄,少年立大志的不乏其人: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正氣維護尊嚴,西漢名相陳平忍辱苦讀立長志、董仲舒“三年不窺園”潛心學習終諫言成功,唐朝著名學者陸羽棄佛從文專攻茶經,北宋名臣包拯少年喜推理善斷案,清朝初期著名學者萬斯同閉門苦讀遍覽群書,一代偉人毛澤東從小壯志凌雲:“少年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倘若說人能飛翔,唯有具備理想和信仰這雙翅膀。

第三,專心致志。讀書學習,樹立遠大志向,必須落腳到專心致志幹事、長本領上來。這是一個人成器的立身之本。沒有立足的本領,深邃的思想,高超的技藝,要成大事、創大業幾乎是不可能的。《孟子.告子上》曰:“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盛世危言.技藝》也說:“泰西人士,往往專心致志,慘淡經營,自少而壯而老,窮畢生之材力心思,以製造一物。”而搜索專心致志的反義詞有:神不守舍、心猿意馬、漫不經心、心不在焉、二三其德、麻痺大意、一心二用、三心二意、粗枝大葉、好高騖遠、見異思遷……人生是一場拉力比賽,充滿誘惑與變化、挫折與坎坷,要穩操勝券,需要做到專心致志,有很強的定力、恆心和毅力。誰的忍耐力和定心力強,誰就能保持清醒,堅持得持久。而離開紮紮實實的努力,無以成學成才。

馬譽煒:孩子,做到這六條想不成器都難

第四,知恩感恩。人不能孤立存在。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常懷感恩之心,乃動物俱有的本能,人尤應如此。以德報德,知恩圖報,無愧於心,人才能活得坦然自在。以中國傳統美德,有“十大恩”是要常懷常報的:天地呵護之恩,父母養育之恩,良師培育之恩,貴人提攜之恩,智者指點之恩,危難救急之恩,綠葉烘托之恩,夫妻體貼之恩,兄弟手足之恩,知己相知之恩。時代不管怎麼變,知恩感恩皆需要。做人,良心第一位。感恩,即良心。不知感恩,良心焉存?不懂感恩,緣何繁衍?現實中,每當看到那些懂禮儀、知感恩的孩子,我都為中國這個禮儀之邦後繼有人而感欣慰;每當看到一些孩子嬌生慣養、目中無人,我就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流失而感沉重,無限憂慮碎吾心。

第五,嚴以自律。人能徹底打敗自己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管住自己,天下無敵。《孟子.離婁上》:“夫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意思是,人首先是因為自己不知道自愛,而後才被人看不起。《格言聯璧.接物》中也有這樣的表述:“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讓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意思是,對方有理,自己沒理,要讓人;對方無理,自己有理,要容人。這些,都是強調要嚴以律己,自律在前。《晁氏客語》中還說過這樣的話:功業向上攀,官職向下覷。意思是功績要與先進的人攀比,職位要向下級的人看齊。這樣的思想和理念,在現代,被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概括為:工作上向高標準看齊,生活上向低標準看齊。如果我們每一個人,尤其是從政為官的人們,都堅持以這樣的信條對待個人利益和事業責任,還能有做不好的人,做不好的事兒嗎?

第六,強健體魄。身體是生命的載體,革命的本錢。因此說到成器,就不能不把它列為一個重要因素。固然身殘可以志堅,疾病也可以戰勝。但健強的體魄,可以為成事成器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使人能夠走得順當、走得遠大。一個人,身健體強,起碼應該體現在八大系統的正常運轉上,即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運動系統、泌尿系統。其中的哪個系統有大的毛病都會直接影響生命質量,影響所從事事業的發展。健康一旦失去,恢復太難。金錢難買健康,健康無價。因此,必須從小抓起,養成強身健體的良好習慣,一般來說,絕對不能以犧牲身體健康為代價超負荷學習、工作。而應該保持身心健康,多搞一些有利於增強心肺功能的體育鍛煉,培養走步、跑步、球類、游泳等活動的興趣,更多地參加課外勞動和有意義的文化活動,熱愛生活,啟迪心智;鍛鍊體魄,充沛精力,使自己始終保持輕鬆愉快的情緒。如是,就會讓生命始終充滿活力,為幹事成器提供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

希望寄託在孩子們身上。國之重器、利器的目標,正在向你們招手!

2018.6 高考日匆匆於北京

馬譽煒:孩子,做到這六條想不成器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